祁漫塔格区甄别出次火山岩-斑岩型成矿带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 雪
发布时间:2013-12-27
记者近日获悉,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组织实施的“重要成矿区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计划项目,在青海祁漫塔格地区首次甄别出一条具有潜在经济价值次火山岩-斑岩型多金属成矿带。项目组通过两年的野外考察和综合鉴定,初步判断该成矿带东西延伸超过150千米,南北向宽度约40千米,并且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
在调查阶段,项目组根据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火山岩覆盖区的异常点,并对鄂拉山组火山岩分布区火山构造、岩性岩相进行野外验证和室内综合鉴定。最终,他们在青海-新疆祁漫塔格地区多处发现了残留的火山机构以及相应的次火山岩相高位侵入体,其围岩(除酸性火山岩外,还有石炭纪碳酸盐岩及中粗粒砂砾岩)显示出较广泛的蚀变及夕卡岩化;同时,次火山岩-斑岩成矿体系中隐爆角砾岩和硅帽等发育暗示该地区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目前,项目组已确定了新疆维宝铅锌矿以及青海科特勒高勒多金属矿两个代表性的矿床(点)。
此外,项目组发现虎头崖矿带北具有较好的磁铁矿-白钨矿-辉钼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构成的高、中温矿化组合;在虎头崖矿带西表现出次火山岩铜氧化矿化以及脉状辉钼矿化、浸染状铜钼矿化,泥质灰岩的角岩化以及砂岩的黄铁绢英岩化等线索;在虎头崖矿带北和西部新发现的斑岩体顶部普遍具有地层残留体,显示该区斑岩体系剥蚀不强烈,目前已发现的矿化体多是石炭系围岩中的夕卡岩矿化,深部具有进一步勘探扩大的潜力。
但是系统的矿田构造研究工作比较滞后,制约了找矿突破效果,专家建议加强该区域典型矿床的矿田构造研究;同时,新发现的次火山岩-斑岩成矿带的控岩构造、成矿岩体时代及地球化学研究急需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