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项目验收现场
为12对新人举办集体婚礼
团结务实创新的领导班子
菲律宾野外磁法找矿
西南抗旱找水润心田
甘肃肃北铁矿全液压钻机施工现场
新疆伊犁尼勒克勘探现场
60年前的今天,鲁东大地的乌金宝藏,在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沉睡之后,终于被一群勇敢的拓荒者声声唤醒;
60年的峥嵘岁月,曾经的荒山原野已欣欣向荣,这里建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矿城,也孕育了时代地勘精神;
60年后的今天,从历史中走来的功勋地质队,早已借得东风之力,焕发出新的生机,扬帆远航……
——题记
1 找矿劲旅,60载责任担当
60载砥砺奋进,已在苍劲的林木上镌刻了60圈年轮,绘成了60圈圆满而壮美的画卷,见证着福建省121地质大队这支地质勘查找矿劲旅波澜而壮阔的发展历程。
60载风雨兼程,121地质人凭着薪火相传的地质精神,起步鲁东,转战皖南,南迁福建,走出省门,跨出国门,施工足迹遍及10多个省区和印尼、菲律宾、缅甸、苏里南等境外国家。60年来,累计完成钻探进尺260多万米,其中绳索取芯钻进工艺进尺160多万米,钻探质量和效率位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被同行称赞为“神钻”。60年来提交可供建井地质报告120多件,新发现83处煤炭资源赋存地,探明煤炭储量近200亿吨,铁矿、石灰石、铅锌矿、油页岩等其他矿产储量近20亿吨。
面对这一组组厚重的数据,121队的当家人——队长王有东这样诠释:这是我们对资源强国梦的强烈追寻,是对找矿突破梦的自觉实践,是老功勋地质队服务大局、使命在肩的责任担当,更是121人支撑祖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光荣梦想。
2 起步齐鲁,艰苦往昔创家园
60年前的中国,百业待兴。福建省121地质大队的前身——山东淄博矿务局钻探大队于1953年7月18日成立了,这是一个扛着红旗、唱着革命歌曲的激情年代,随着上级一声令下,老一辈地质人用为数不多的设备,凭借牛马拉车、手抬肩扛、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发扬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掀开了起步齐鲁、开垦莽莽煤海、创建勘探家园的新篇章。
历史不会忘记,121地质人参加安徽两淮煤田勘探会战期间,探明了丁集和顾桥矿区储量30多亿吨,最高平均钻月效率达到1200.9米,一举书写了121队勘探史上的最高纪录。
岁月将永远铭记,121青年钻机代表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向毛泽东主席呈送《关于提高地质勘探质量的报告》的荣耀时刻。
后人将永远感怀,121队脚踏提管器等革新成果成功研制,受到全国总工会表彰并向全国勘探系统推广。
历史丰碑永筑。在砥砺耕耘鲁皖大地的15载,121人先后完成了山东淄博、坊子、昌乐、章丘、肥城、齐河、赵官镇等煤田勘探任务,累计提交报告27件,探明煤炭资源储量45.45亿吨、油页岩储量4亿吨,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回眸沧桑岁月,有风雷激荡也有春日暖阳。121人始终秉承一个信念:那就是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
3 八闽求索,寻“星”觅“月”建奇功
1968年10月,为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北煤南运”号召,121队全建制南迁福建龙岩,从此,八闽大地有了第一支煤田地质勘探队伍。
面对福建省多年缺煤的现实,以及国内外不少地质专家和学者认为福建煤炭资源“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论断,入闽伊始的121队人勇敢接下军令状:缺煤,并不等于无煤;有星星就有月亮,一定要摘星揽月。
立志在八闽大地开辟新天地的121人行动起来了!从加大地质勘查力度,从大胆引进推广勘查关键技术,从对原有找煤成果地质资料的反复挖掘研究,不断探索创新、苦练内功的121人把足迹踏遍了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1985年,他们大胆试验和推广了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工艺技术,经过多年的探索,攻克了地层硬、碎、塌、漏、斜五大难关,推广应用工作取得圆满成功。1989年实现全国第一个“绳钻队”,彻底改变了121队钻探生产的落后面貌,钻探质量和钻月效率跃居全国先进行列。
智慧终于拨开迷雾,倔强的121人不止发现了“星星”,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月亮”。入闽以来,121队人先后深入翠屏山、富岭、坑柄、东中等40余处矿山,探明煤炭工业储量7.45亿吨,运用推覆、滑覆构造等煤田地质构造新理论,不但使苏邦等多处“老矿井”获新生,新增煤炭资源量4亿多吨,还新发现了30处煤炭资源赋存地,成就了龙岩、永定、永安等8个煤炭生产基地,一举改写了福建缺煤的历史。
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找煤难度越来越大,要在“翻”了无数遍的“熟地”里再寻“星”觅“月”,得有超常的智慧。121队又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重点成煤远景区隐伏矿区找煤问题研究,先后在龙永煤田寻找了永定昌福山、高陂、东中等数十块可供进一步勘探的后备新靶区。他们采用物探、重力、磁法、钻探等综合技术,剖析总结了红层下、火山岩下、推覆体下、滑覆体下的“四下”找煤理论,先后找到了吕凤、仁盘、东门地、悠远、上洋坑等煤炭资源量较大矿区,在省内实现了隐伏区下找矿重大突破,开启了福建省找煤新空间。“十一五”以来,在省内提交煤炭资源量3.3亿吨,占福建同期找煤总量的近2/3;其中仁盘矿区单平方公里含煤面积资源量近千万吨,创福建省找煤之最;永定县东门地矿区提交煤炭资源量6850万吨,是全省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煤炭矿产地。
4 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开新天
上世纪90年代,当全国钻探市场步入低谷时,121队摆脱“等靠要”思想,实现了“要我走市场”到“我要走市场”的转变,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二次创业”之路,谱写了一曲扎根红土地、走出省门、博弈海外的动人乐章。
善谋者谋势。1998年,121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大胆地走出去!第一批53人组成的钻探队伍,在支援西部、发展自己的憧憬中迈出了西征的第一步。经过15年的南征北战,从入滇时的2台钻机发展到70台钻机,从攻克云南老厂矿区第一只“拦路虎”到承揽四川攀枝花、贵州晴隆、云南大河、新疆伊犁、庙尔沟等总承包勘探项目累计找矿40多亿吨。累计完成超千米钻孔268个,其中大于1200米的钻孔达95个。富煤三矿3507号孔,77毫米孔径全孔取芯深度达到1650.33米,刷新了当时我国南方煤田全孔取芯最深纪录;仅用55天施工了宁夏黄米湾勘探区最深孔1714.48米,一举改写了福建煤田局钻探孔深新纪录;新疆哈密三塘湖项目仅用3个月顺利施工34口钻井,受到了业主和监理方的一致好评。
精湛的技术与敢闯难关的创新精神铸造了“神钻”美誉,并成为拓展市场的名片。目前,121队钻机已遍布东南、西南、西北、华北十多个省区,施工领域由煤田地质钻探延伸到金属、非金属、地热、煤层气参数孔、井筒检查孔、页岩气评价孔等多个领域,年钻探进尺达20万米以上,被誉为江南煤勘的一颗“明珠”。
121队还积极拓展“大地质、大开发、大市场、大资源”等领域,开展金、银、铜、铁、稀土等非煤矿产资源勘查和地灾排查、水患治理、非煤地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等广义地质工作,先后完成了《福建省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地灾调查评价、汛期排查等公益性地质项目;积极开展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相继实施了龙岩坑柄煤矿接替矿山红林坪矿区、翠屏山矿区补勘等项目,使一大批濒临闭坑的老矿井延长服务年限20至30年,翻开了地质勘查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满园春。地质、钻探主业的强劲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物探、化验等地勘产业的联动发展。物探院除了巩固传统的数字测井外,积极介入地震、地调、地热、生态建设等领域,在国内应用V8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深部找矿、找地热,在福建、江西等省均取得良好成效;应用瞬变电磁法为国内煤矿采空区勘探和老窑积水探测,煤矿灾害预测方面成效显著;在新疆和菲律宾应用磁法进行金属矿勘探与煤矿火烧区探测得到业主充分肯定。化验测试中心先后引进美国产瑞士进口的高准确度电子天平等40多套先进设备,业务范围涵盖非金属矿、黑色金属矿等八大类别,检测项目达到了236个。“十一五”以来,先后在乌鲁木齐、贵阳建立了西北、西南实验室,形成了以省内为中心,向西南、西北辐射的发展格局。
在谋篇布局“探采一体化”强队战略中,121队从2001年起先后采取招拍挂、矿业权入股定期分红等灵活方式,对仁盘、石坑岽、箭竹坪等十多个探矿权进行合作,先后与龙岩市政府、新罗区政府、永定县政府、福建能源集团等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先后成立了龙岩仁盘、永定石坑岽、漳平箭竹坪三家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同时积极探索“技术+资本”矿业开发新模式,积极推进了长汀县黄田矿区和上杭县下村矿区铜多金属矿权合作,与地方政府、矿山企业、社会资本合作取得探矿权并投资开发,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一路艰辛走来的121队已发展成为一支集地质勘查、物探测量、矿业开发、化验测试、地灾防治等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勘探队伍。现有在职职工430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221人,拥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质钻(坑)探等七项甲级资质,通过了国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
5 孜孜以求,科技花开满园春
60年的深厚积淀,60年的追寻探索,121队始终以市场导向、科技创新为先,先后完成国家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3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闪光的荣耀奏响了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科技求索的创新之歌……
“探公自有回天力,龙岩银针透墨玉,绳钻结下丰硕果,喜迎技术飞腾日。”这是1986年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绳索取心现场会议在121队成功举办时,代表们参观该队液压钻机后的由衷感叹。而从“绳钻”到“神钻”的嬗变,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无止境的创新。121队推广应用绳索取芯金刚石钻进工艺技术,经过近30年的科技攻关,研制出等离子焊接、斜孔施工、泡沫钻进、侧钻绕障技术等多项钻探工艺技术。凭借全液压钻机钻井技术、深孔施工技术、绳索取芯大口径钻井等技术优势,摸索并总结了一套地热、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钻探作业的措施及方案,先后攻克了福建煤田“硬、塌、漏”和西南各省粉煤取芯难等技术问题,成功解决了西北软岩绳钻施工中存在的黏附卡钻及内蒙古超厚覆盖层取芯难题,并在江西资溪地热勘查、贵州黔西北、重庆城口页岩气勘查中取得了重要突破。引进美国进口的CS1000P6全液压动头钻机和国产全液压钻机8台套,相继完成了甘肃德勒诺尔铁矿、金川东延铜镍矿、东洞沟金矿,四川白马钒钛铁矿、江西德兴铜矿等20多个矿区的勘查任务。钻探施工能力由深孔1000米提高到2000米,钻月效率十多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为全国煤田钻探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PSJ-1数字采集记录仪的开发及应用、数字测井成图系统研究、V8电法系统等助力中深部勘查找矿;稀土元素化验测试方法的成功应用,填补了闽西地区稀土化验的空白。《福建省煤田绳钻钻孔护壁与堵漏的研究》、《龙永煤田勘查资料综合分析》等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荣誉,其中《福建缺煤省基于滑脱构造理论的深部煤炭资源研究》获我国2012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福建省二叠纪含煤远景区分析及找煤预测》,圈定68个靶区,预测煤炭资源量15.69亿吨。
闻鼙鼓而思良将,科技进步离不开人才支撑。近五年,121队引进121名大学生,目前全队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8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21人。大队还通过实施“321”人才工程、科研攻关、技术比武等渠道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有72人荣获省市劳模、五一劳动奖章及省部级以上各类先进个人,有12项职工技术革新成果入选参加“福建省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和“龙岩市11.18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展”,其中有8项成果获奖。
人才激励,121队从来不遗余力。“一事一奖”、特殊贡献奖、地质找矿奖、立项成果奖、学历提升奖等激励措施,让人才不仅“引得进”、“留得住”,更是做到人尽其才。
6 厚积薄发,软实力迸发正能量
筑安居之绿屋,诗意栖居;水碧天蓝,美生活之旨趣……121队多年来致力地勘文化软实力培育,力促职工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党建经济齐颉颃。13个党支部、近200名党员在队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党支部”、“红土先锋岗”、“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出一个个“红色堡垒”,成为战斗在10多个省份矿山施工点200多组地质人的坚强后盾。党建工作彰显地勘特色,成为龙岩市首批重点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连续两届被龙岩市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二年被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授予“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服务社会,勇立潮头。作为连续四届省级文明单位,121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在汶川抗震救灾、西南抗旱找水、福建地灾排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捐资助学、慈善捐款等活动中踊跃履行社会责任。国土资源部抗旱找水先进集体、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优秀成果奖、福建省红十字人道荣誉奖等荣誉是对该队服务社会的最佳褒奖。道德讲堂、集体婚礼、太极拳剑展示、职工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浇灌着“文明之花”。
“争先行、比贡献、敢担当、有作为”,这是经过60年风雨积淀后121地质人铸就的地质情怀。卧雪凿冰取水生产、极度严寒涌水施工、暴雨中人拉肩扛钻机搬迁、洪水肆虐后人工架桥运抬设备、泥泞地里徒手修路、三九寒天无悔坚守……121人用钢铁般的意志,踏遍千山万水,坚韧地追寻那埋藏地下深处的乌金宝藏,谱写了一曲曲地勘英雄的赞歌。
“软实力”还需“硬着陆”。近年来,该队投资数千万元先后建造职工住宅楼16幢,职工娱乐中心、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健身中心、幼儿园、职工食堂、地质接待中心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今年还承建了国土资源部龙岩煤田地质勘查技术示范展示馆和队史陈列室,各种基础和服务设施日趋完善。队部有花园、休闲有去处、居家有套房,队容队貌焕然一新,一个花园式的地勘单位初现眼前。
总有一种喜悦让人心潮荡漾,这就是地质事业前进的步伐如此铿锵。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先进集体、全国地质找矿经典地质队、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连续四届“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连续四届“福建省文明单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工人先锋号、福建省青年文明号……历数那一块块闪光的金匾,121队党委书记李文德说,“软实力”和“硬实力”都凝结着121地质人60年的价值和荣光,我们备感自豪,我们更要踏步前行。
仰望地质天空,追求永无止境。当历史的车轮已驶过辉煌一甲子、追逐百年地质梦时,我们似乎听见了那更嘹亮的号角响彻天宇,那是新一代121地质人正挺起脊梁、背起行囊、跋涉在找矿路上,继续着探索、发现与创新之旅,抒写着创业辉煌的新篇章,正竖起中国勘探行业发展史上新的巍巍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