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国际岩溶中心着力三大重点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岩溶区可持续发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田雪莲 苏橹萱 发布时间:2013-12-13
  国际岩溶中心成立6年来,在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开发和利用,岩溶动力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等3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岩溶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岩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监测实验,对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的研究发现,岩溶碳汇过程与地球表层系统中生物有机过程密切相关,且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不仅有传统的长周期的地质过程,更有短时间尺度的碳汇过程。在全球尺度,岩溶碳汇通量达陆地森林净碳汇的17.65%、土壤潜在碳汇的37.5%。在中国,岩溶碳汇通量达森林净碳汇的21%、灌丛净碳汇的67%~114%、土壤碳汇的23%~40%。

  2011年,岩溶中心秘书长章程研究员领衔承担IGCP/SIDA598《岩溶系统的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项目,来自中美等国家的150名科学家联合开展岩溶碳汇过程与效应等科学目标对比研究、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也已取得初步成果。

  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建华说,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助力地方脱贫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岩溶中心的显著特点。石漠化和干旱缺水是岩溶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此,岩溶中心开展了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与水资源评价,发现中国西南岩溶地下河有3000多条,补给区30万平方千米,枯季流量470亿立方米/年,相当于黄河的径流量。利用这些资料和地下水综合探测技术,岩溶中心在2009~2012年中国南方抗旱找水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岩溶中心成功在贵州独山地下建成拦截坝,将地下河和洼地形成联合水库,形成22万立方米的库容,极大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紧缺局面。

  为推进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重建,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实践,其科研成果为中国国家工程项目《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编制提供了科技支撑。中心在广西平果县成功建立了果化岩溶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山顶封山育林,上部构建水池、水窖,下部经济作物和果园,山脚牧草和畜牧业,洼地高效农作物”的综合治理模式,使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并在种植经济作物中受益,脱贫致富。

  2008年成立以来,中心通过网站建设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积极参加或举办国际会议,展开科技合作,宣传推广岩溶中心科研成果和作用,获取国际前沿信息,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中心建设。2012年承办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2个岩溶专题分会场,2013年与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的“岩溶资源、环境与全球变化—认识、缓解与应对”国际研讨会,以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国际目光。中心发挥岩溶地质馆科普基地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和咨询活动,不仅接待了国内民众和学生,还成为美国俄亥俄州扬斯敦州立大学在校学生到中国科学之旅的必到场所。

  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心成功举办的5次包括了岩溶动力系统研究各个领域的国际培训班。为了提高培训班质量,中心邀请了16个国家63名岩溶专家、学者作为教员,培训形式包括课堂讲座、野外实践、学员评估等环节。培训班吸引了5大洲24个国家的87名学员参加,取得良好效果。如泰国学员参加培训后,成功申请获准国家级岩溶地质调查研究项目,极大地推动了泰国岩溶动力系统的研究,促进并扩大了岩溶知识在全球范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