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西北地区六个区调项目成果顺利通过评审

作者:校培喜 发布时间:2013-12-11

    近日,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北地区六个区调项目成果进行了评审验收。专家组在提前审阅成果报告及图件等资料基础上,听取了项目汇报,与项目组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换和讨论,认为这六个项目在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找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疆1:25万可可托海幅、江德勒克幅区调修测(陕西地质调查院):将原划“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中高角闪岩相变质岩系解体划分为古元古界克木齐岩群;将原划中-上奥陶统哈巴河群、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及中泥盆统阿尔泰组中的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厘定为中元古界苏普特岩群,将上石炭统喀拉额尔齐斯组解体划分为中元古界苏普特岩群、下二叠统喀拉额尔齐斯组;依据17.9±0.1Ma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资料将原划侏罗系划归新近系中新统哈拉乔拉组;新建下泥盆统正格河火山岩,获得其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400.4±3.6Ma;对测区侵入岩进行了详细解体划分,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同位素年龄资料,建立了调查区侵入岩演化序列;建立了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为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古生代活动陆缘及额尔齐斯蛇绿构造混杂带两个一级构造单元,系统收集了不同地质体的构造形迹,总结了不同构造单元物质组成、变形特征及构造变形序列,探讨了区内地质构造演化史。对额尔齐斯蛇绿构造混杂带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新发现稀有金属矿点2处,铁铜铅锌多金属矿点1处,铜矿化点1处,铁矿化点1处,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

新疆1:25万三道岭幅区调修测(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将萨尔乔克一带原划泥盆系变质地层厘定为上奥陶统乌列盖组,获得变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年龄为450.3+4.3 Ma;确定了七角井组为晚石炭世早期,提出七角井组与柳树沟组,以及上覆的阿什喀腊组与祁家沟组分别为同时异相沉积的新认识;在图区东北角一带识别出石灰窑蛇绿混杂岩带,认为是卡拉麦里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东延。在该带内辉长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52.3±3.7Ma,认为代表洋壳的成岩时代;在后期侵入的中粗粒钾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313±9.2 Ma,属蛇绿岩带晚石炭世碰撞造山产物;细晶花岗斑岩中获得锆石U-Pb年龄为282±3.8Ma,为二叠纪早期造山后和相对稳定的非造山环境产物,认为卡拉麦里洋在晚石炭世早期已碰撞闭合;新发现4处Cu、Au矿(化)点和矿化线索。

青海东昆仑1:5万黑海等五幅区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树维门科组、闹仓坚沟组、希里可特组等中发现及鉴定了大量生物化石,为地层时代厘定和生物地层单位划分奠定了基础;将树维门科组、将赛什腾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的划分研究;并对野牛沟三叠纪洪水川盆地充填系列与盆地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沉积模式;对万保沟群和纳赤台群玄武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阿尼玛卿构造带玄武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于小洋盆环境,根据玄武岩锆石U-Pb年龄(235.9Ma),结合在碎屑岩中发现的双壳类化石,把测区内阿尼玛卿构造混杂岩带的活动时限后延到中三叠世;详细解体了侵入体,获得了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确定了三期侵入岩浆事件;发现了红石沟铜矿点和黑海铜矿化点。

青海沱沱河地区1∶5万囊极等四幅区调(江西地质调查院):在晚二叠世那益雄组中段和晚三叠世波里拉组地层中新采获大量腕足类化石;在测区晚三叠世甲丕拉组中填绘出大套中基性火山岩;在沱沱河组、雅西措组和五道梁组地层中分别获得ESR测年数据为46.0±4.0—42.3±4.0Ma;36.7±3.0—27.3±4.0Ma;23.1±2.0Ma;填绘出北西向展布的两个火山岩带,北带分布于扎苏一带,南带分布于囊极一带,对火山岩岩石组合、岩相及其喷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新发现铜矿(化)点3处、铁矿(化)点3处、煤线1处,重晶石矿点2处,初步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与找矿靶区。

宁夏1︰5万水磨沟等五幅区调(宁夏地质调查院):通过区域对比研究,结合本次获得黄旗口组下伏花岗岩(1905Ma)和侵入其中的辉绿岩(528Ma)锆石U-Pb年龄,将前人划分的青白口纪黄旗口组和王全口组重新厘定为长城纪和蓟县纪;在测区发现震旦纪山麓冰川“U”型冰蚀谷,认为正目观组具备冰川前缘的沉积特征;在苏峪口组新识别出水下冲积扇,是本区寒武纪早期沉积盆地活动的标志;对区内推覆构造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逆冲推覆构造平面上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反“S”形,具有多期次推覆特征,侏罗纪末期由南向北推覆,始新世由东向西推覆;对测区的新构造运动进行了研究,新构造运动以贺兰山东西两侧的断陷盆地形成为特征,构成典型的盆—岭构造格局,这一区域为地震频发的活跃地带。

宁夏1︰5万腰坝幅等四幅区调(宁夏地质调查院环境监测院):通过碎屑锆石测年研究,将赵池沟岩组孔兹岩系沉积年龄限定在2049±41Ma至2004±59Ma,进一步确认了古元古代末期(1953±48Ma)变质热事件。对黄旗口组、王全口组沉积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在黄旗口组发现了震积岩,并建立了震积序列;从赵池沟组中新解体出古元古代变质花岗质侵入体,并获得1962±24Ma年龄;在黄旗口二长花岗岩中获得2051±21Ma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重点对中-新生代贺兰山逆冲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正断层系及其与盆-山构造地貌的形成关系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对其形成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测区2.6万年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演化过程;新发现铁矿化线索2处,煤线2处。

上述成果和认识,为各成矿带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和后续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C:\Users\ibm\Desktop\20131206区调6个项目成果报告评审[西安军安王朝】\照片\IMG_4563.JPG

区调项目成果汇报及答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