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再造白银

—— 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白银矿田找矿突破纪实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秦锦丽 发布时间:2013-12-05


  8月12日下午3点,戈壁上的太阳分外火辣。

  在甘肃白银市火焰山南1公里左右的地方,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白银矿勘院施工的ZK8-1机台上,火热的空气中洋溢着兴奋:对刚提取的1043米深处的岩心快速检测发现,铜品位高达1.9%。尽管这一钻探深度已超过1000米的设计孔深,但仍未钻到地质目的层。

  这一最新进展再次表明,白银矿田老矿区铜资源的赋存空间,远比人们预计的要深。这也意味着,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再造一个白银”的努力,有了更为光明的资源前景。

  白银之痛

  白银市,当初仅有3户人家的郝家村,因为白银公司在此进行铜资源开发,现已发展成为170万人的地级城市。这个看似不大的城市,在新中国成长的过程中,却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经济贡献点:截至2003年,白银公司累计生产铜、铅、锌、铝四种有色金属产品340万吨,完成利税52亿元。

  但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资源制约开始一年重似一年地向白银公司袭来。1984年6月,露天一号采坑闭坑;1988年4月,露天二号采坑资源也基本消耗殆尽。为了尽可能多地回收资源,白银公司成立了深部矿业,专门进行深部残矿的回收工作。

  但是,这一努力对于已形成的年采选230万吨、冶炼36万吨的生产能力,无异于杯水车薪。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高兆奎说:“到2008年,白银公司的资源自给率和自产铜均下降到20%以下,资产负债率高达114%,企业步入重度危机行列。”

  不竭之心

  4月24日上午,白银厂火焰山露天采场彩旗飘扬,白银厂深部及外围找矿攻坚战启动仪式正在隆重进行。

  “资源虽枯竭了,但有色地勘局地质找矿队伍没有枯竭,广大地质技术人员的思想源泉没有枯竭,一代代地质人的找矿激情没有枯竭。”启动仪式上,时任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局长侯云生激情澎湃的发言,感染了在场的省领导和企业干部职工。

  透过这激情澎湃的语言记者发现,正是甘肃有色地勘人不竭的找矿激情,才使白银厂老矿区有了再度繁荣的希望。

  正是依靠激情,甘肃省有色勘局白银矿勘院从1963年起,就一直坚守在荒漠戈壁上,到1982年他们先后完成了小铁山、折腰山、火焰山3个矿床的补充勘探,新发现探明了拉牌沟、四个圈两个矿床。

  正是依靠激情,在资源日渐枯竭的过程中,他们对白银找矿始终不离不弃,先后联合澳大利亚泰克诺米公司、法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南大学、北京有色地研所、西安地矿所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反复开展白银地区攻深找矿合作研究。

  也正是依靠激情,他们才敢于冒着巨大的技术风险,促成白银厂深部找矿最终上升到甘肃省资源战略。

  在白银厂深部找矿,到底要冒多大的风险呢?高兆奎为记者举了3个例子:一是白银厂矿田自开发以来,已先后进行过9轮找矿,但找到的铜金属资源加起来只有4万吨;二是加拿大一家风险勘探公司曾在采场外围几经勘探并未有实际斩获;三是尽管整个矿田持续不断的地质工作进行了50多年、到过矿区的知名专家无数,但对整个矿田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等,到现在仍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科技之光

  拯救白银,再造白银。甘肃有色地勘人的执着探索和倾情奉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组织技术人员在对白银厂深部及外围的多轮地质找矿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后发现,这些找矿活动体现了一个突出特点:小而碎。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每次找矿活动基本都是浅尝辄止,既没有对整个矿田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更没有进行深部钻探验证。因而,外围和深部还有矿,也就一直停留在预测上。

  可喜的是,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的这一结论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认可。2009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在科学论证后大胆决策,用省矿产资源补偿费设立白银厂深部地质找矿科研项目,支持对白银矿田的找矿方向开展科学研究。

  谈起当初的情形,高兆奎仍记忆犹新。他说,50多年来白银矿田积累的地质资料堆积如山,论文专著也不少,但深部资料却极为匮乏。如何利用这些海量资料和前人成果,成为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高兆奎和专业技术人员反复研究,结合攻深找盲这一最终目的,确定了以矿体空间分布、不同火山—沉积旋回含矿性对比、矿体的尖灭再现规律等为主要研究因子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课题组在深入研究地质资料、反复进行现场比对的基础上,总结出白银矿田矿床的四大标志:火山机构、凝灰岩层、钠长斑岩和背斜机构。按照这四大标志,课题组在白银厂及外围地区圈定了9个找矿靶区。再结合以往钻探资料分析和火山洼地迁移规律研究,推断出部分已知矿床的第二赋矿空间。

  为验证这一结论,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分别在火焰山3线、折腰山9线、小铁山15线、铜厂沟0线各布置一个钻孔,开展研究性钻探验证。结果,4个钻孔3个见到工业矿体。这一成果像一束强光,驱散了白银厂找矿工作的阴霾,也点燃了白银公司加大投入开展老矿田深部找矿的信心。2010年6月4日,白银有色集团公司委托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白银矿产勘查院在白银矿田开展深部找矿工作。

  这束强光,也拉开了再造白银的序幕。2011年,白银公司决定投资1009万元,在火焰山、折腰山和拉牌沟共布设7个钻孔,总钻探工作量6000米。

  大投入带来的是大成果。7个钻孔6个见矿,见矿率达82%。其中ZK2-1孔深867.7米,矿化层厚85米,有2.1米厚的块状黄铜矿,铜品位竟高达9.57%。所提取的其中一截60厘米长的岩心看上去绿中泛黄、亮点闪闪,活脱脱一个铜棒子!

  2011年7月16日上午,沉寂已久的岩芯库被白银矿勘院职工打扫干净,院长李伟带着腿伤临场指挥,副院长陈建国拟的一副对联,被制成红色条幅悬挂起来笑迎宾客:怀珠抱玉地勘人深部找矿破坚冰,攻深找盲白银厂资源枯树发新芽。

  时任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局长侯云生与白银金属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沛兴一起迈进了这个小院。一下车,他们兴冲冲地直奔一排排的岩芯箱。在标注为“火焰山ZK2-1”的岩芯箱前,一根尺五见长青铜色、亮晶晶的岩芯被几个人争相掂来掂去。

  从此,再造白银渐入佳境。8月18日,投资1841万元的火焰山、折腰山、小铁山第二阶段钻探工作正式启动,12个钻孔9个见矿;郝泉沟金矿布设钻孔11个10个见矿。2012年,投资2886万元的13个钻孔,矿区深部实施的8个钻孔孔孔见矿,外围实施的5个钻孔4个见矿。

  凤凰涅槃

  白银矿田深部打出铜棒的消息,振奋的不只是企业。2013年3月28日,甘肃省常务副省长刘永富在听完介绍、看完矿石标本后,对陪同考察的有关部门领导说:“资金服从需要,我看要把全省找矿突破的亮点放在白银,要把白银深部和外围找矿突破当作一场战役来打。”

  按照这一指示,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有色地勘局、白银市、白银公司四家进行了积极沟通,确定了按45%:10%:15%:30%进行四方合作投资的意向,计划在3年时间投资3亿,力争实现白银深部找矿更大的突破。

  目前,设计的31个钻孔已施工25个,其中13个已经终孔、 11个见矿。“待今年的工作全部完成后,我们预计可提交铜铅锌金属资源量50万吨,金金属资源量10吨,提交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地5处。”现任甘肃省有色地勘局局长范本彦近日在攻坚战施工现场调研时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