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成矿区

来源:中国地调局成都中心 作者:任淑珍 刘增铁 发布时间:2013-12-05
  近日,由成都中心组织申报的“南盘江-右江”重点成矿区正式确立为国家级重点成矿区,成为我国第21片国家级重点成矿区带,为进一步落实和推进好西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区已完成未来5年工作部署。

  “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地理范围覆盖贵州的西南部、广西的西北部和云南的东南部,具有优越的金、铝土矿、锰、铅、锌、锡(钨)等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主要产出矿种有金、铝土矿、铅锌矿、锑-萤石、汞(铊)矿、锰矿、钨锡矿、重晶石、煤等大中型矿床。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共有865个矿床(点),其中云南有272个矿床(点),贵州91个矿床(点),广西502个矿床(点)。将其升级为国家级重点成矿区,有利于国家矿产调查评价项目的总体部署,并有望在这一多金属重要成矿远景区、矿集区取得找矿重大突破,为国家提供一批后续储备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11月9日,成都地调中心组织编写的“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地质工作部署方案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论证评审,方案确定了该区未来5年总体工作任务目标:以金、铝土矿、锰、铅、锌、锡(钨)矿、新型矿产(软玉)为主攻矿种,兼顾锑、钼、铋、三稀(稀有、稀散为主)萤石、重晶石。以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沉积型和堆积型铝土矿、沉积型(或海底喷流沉积型)锰矿、深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岩浆热液型(层控型、斑岩型、石英大脉型及网脉浸染型)钨锡矿、接触交代型软玉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方案进一步确定了区内区调、物探、化探工作部署和目标。

  一是在整装勘查区、重要找矿远景区,以及与找矿有关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区内设置一批项目,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加强含矿地层、岩石、构造、建造的调查,重点查明区内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发现找矿线索。到2020年,区内拟完成96个图幅,面积达到45421km2。

  二是完成1∶20万区域重力调查、1∶5万区域重力调查、航磁等物探工作。在全面收集工作区以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调查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以重、磁资料为主进行综合研究,确立以重、磁综合信息为主的找矿标志,对区内成矿潜力进行总体评价,圈定找矿远景区和靶区,提供可供进一步工作的预查基地,为找矿突破提供地球物理技术支撑。  

    三是在区内开展59个1∶5万图幅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总工作面积拟达到27830.04 Km2。

  四是该区经历了古生带裂陷、晚古生带大规模玄武岩浆喷溢、印支—燕山褶皱造山等重大地质事件,形成了我国重要的金、铅、锌、锡(钨)、锑、汞、铊、重晶石、萤石等中低温矿产分布区。为了提升该区成矿规律的认识,指导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该区拟设15个科技攻关与综合研究项目。

  五是在找矿远景区内,针对国家紧缺矿种,对具备新发现大中型以上矿床的矿集区部署整装勘查,围绕整装勘查区及外围资源潜力区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及重点勘查项目。目前,初步确定在贵州境内新设置贵州普安—晴隆北部铅锌银矿整装勘查区、贵州罗甸—望谟地区软玉矿整装勘查区、贵州册亨—贞丰(盆相区)金矿整装勘查区等3个重要矿产整装勘查区,同时以主攻矿种矿集区为重点范围,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设置40个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在云南设置20个重点勘查项目。此外,为践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拟部署10个重要矿产勘查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