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青藏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交流会召开

来源:中国地调局油气中心 作者:伍新和 发布时间:2013-11-21
    2013年11月10-12日,中国地调局油气中心组织召开了青藏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交流会,对青藏地区地球物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下一步工作建议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国内外地球物理勘探现状及发展趋势。

  会议就青藏地区地球物理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形成共识。青藏地区位于全球油气产量最高、储量最丰富的特提斯构造域中段,是我国现今陆上面积最大、油气调查和研究程度最低的一个含油气大区,青藏高原发育众多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强烈。近二十年来在青藏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表油气地质调查、化探、非震、地震等工作,青藏高原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尚未攻克多变的“冻土层”和复杂的地表及地下地质条件这一难关,制约了我们对青藏高原重点盆地地下结构构造和石油地质条件的认识。目前青藏地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如下: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施工周期短,对人员身体要求高,湖泊、水系众多,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冻土层”厚度不均一、变化无规律,地震面波、面波散射、折射波、折射多次波等干扰波发育,严重影响地震资料的品质;近地表结构复杂,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大,出露岩石风化破碎严重,激发、接收条件差,单炮资料信噪比低;没有建立一套适合青藏复杂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通过讨论初步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和建议:一是要在青藏地区开展地面地质调查和非震地球物理工作,优选有利目标区和攻关目标区。在攻关目标区开展复杂地质条件和“冻土层”地球物理技术攻关,开展地震波吸收和反射影响分析;二是采用微测井、小折射及层析小折射相结合的近地表结构调查,采用小炮距、加大药量的激发,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观测,宽检波器线大组合接收,提高地质资料信噪比。同时对井深、放药量、检波器埋设要严格监控,提高地震资料品质;三是采用层析静校正技术,用多种速度分析方法建立速度场,有利于提高成像效果,提高处理质量;四是要严格按照HSE规程开展工作,确保后勤供应、人员安全、环境保护等工作到位。

  与会专家进一步指出,应充分发挥地调局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油气调查作用,加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攻关,尽快建立一套适合青藏地区的油气勘查技术方法,为青藏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提供技术准备。

  会议邀请了在青藏地区承担了地球物理和油气调查工作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院校以及地调局等15家相关单位的60余位专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