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在认真地进行交接班记录
探获1.94亿吨资源量!10月底,河南省有色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交出了振奋人心的大成果。
肩负我国首个煤下铝整装勘查重任,肩负为河南省15个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探路的使命,肩负把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做成标杆工程的嘱托,曹窑以西煤下铝勘查注定书写精彩。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
以大背景出场,让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项目一开始就成为焦点。2011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首批47片整装勘查项目,该项目以唯一一个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受到关注。4月,河南省公布88个整装勘查区,曹窑以西项目成为其中15个煤下铝勘查项目之一。随后的6月10日,曹窑以西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启动,首钻在陕县上庄村拉开序幕,预计新增1.52亿吨资源量。
作为河南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曹窑以西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一经启动就走上了商业跟进、联合勘查开发的道路。由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中铝矿业有限公司、陕县锦江矿业有限公司、河南有色地质矿产有限公司、河南省矿源地质有限公司、东方希望三门峡矿业有限公司、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三门峡达昌矿业有限公司。在近两年半时间里,河南有色六队以最多时40余台钻机布局在陕县和渑池县总面积约51平方公里内,展开勘探大会战。队长张银启在项目开工伊始,就提出了实施煤下铝项目“高、大、快、优”的要求:“高”——高度重视,预期目标高,综合研究高,质量标准高;“大”——获取最大限度的资源储量;“快”——加快进度、快速突破;“优”——提交优质报告。
高起点,让扬帆出海的船儿鼓满风帆。两年多来,曹窑以西煤下铝勘查在五门沟—柴洼、关底沃—扣门山和黄漫三个主要工作区全面展开,截至10月30日,已投入勘查资金6394 万元,完成钻探工程量80368 米;开工钻孔280 个(含终孔271 个),158个孔见铝土矿,44个孔见铁矿,77个孔见黏土矿;初步估算,已获铝土矿资源量1.94亿吨,其中新增资源量1.61亿吨,成为河南省铝土矿勘查史上最大的一次发现。此外,还查获黏土矿资源量3388万吨,铁矾土资源量4684万吨,溶剂灰岩资源量3447万吨,铁矿资源量2744万吨,为河南省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作出突出贡献。
“工作得力,上下齐心。”部省合作、厅局助推、商业联合勘查,使我国首个煤下铝整装勘查以快速勘查、快速施工、快速突破提前半年超额实现找矿突破。张银启踌躇满志地说,探采一体化下的整装勘查,有各方正能量配合和支持,有资金、技术、人才的高效调配,下一步详查将力争使资源量达到2亿吨以上。“有幸成为首个煤下铝整装勘查项目追梦人,我们愿当实验田,更愿成为煤下铝勘查可供借鉴学习的标杆!”
煤下铝勘查成为香饽饽
9月24日,在阴冷的秋风细雨中,记者到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项目黄漫工作区的两个钻探现场采访。一路上,河南有色六队副队长黄志强不时地从专业角度详解着煤下铝勘查的相关情况。
煤下铝勘查,是指对在煤矿区煤层下部进行的铝土矿勘查,一般埋深在700米以浅。一打开话匣子,黄志强这位自大学毕业后就坚守六队近20年的地质专家,就以极其规范严谨的语言显示着权威和专业。他介绍,豫西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有色六队等专业地质队已陆续在300米以浅探明并提交渑池县贾家洼、水泉洼、高桥、曹窑以及陕县杜家沟、支建、崖底、柿树沟等多个大中型铝土矿,提交铝土矿资源量约3亿吨,但经过30多年的强力开采,该区仍可动用的铝土矿资源量尚能维持生产年限约在10~15年之间。而从铝土矿的普查—详查—筹建矿山—矿山正式投产、达产的周期大约要经过8~10年,由此尽快提交新的、大型的铝土矿资源矿床迫在眉睫。
黄志强介绍,豫西是河南重要的煤炭资源产地,在陕县东北部,渑池县北部上煤下铝、煤下见优质铝土矿的情况较为普遍。根据铝土矿成因特点和矿床的赋存条件,以及多年铝土矿找矿经验表明,煤层深部隐伏铝土矿体是河南省西部铝土矿区成矿带的一部分,其含矿层位是该地区浅部已查明的各大、中型铝矿床含矿层位向深部的自然延伸,其深部埋藏着大型乃至特大型铝土矿床。自2006年以来,河南有色地矿局通过开展深入综合研究以及在支建煤矿深部、曹窑煤矿深部验证,证实了在既有煤矿深部存在铝土矿很大找矿潜力。河南省在近年来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也集中力量在煤层下寻找铝土矿,有色六队编写的《河南省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预查实施方案》在招标中与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实现了顺利对接,并最终促使豫西煤下铝整装勘查成为河南省首批省部合作重大项目。
三门峡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在采访中介绍,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整装勘查工作。一是加强战略合作,为地质找矿搭建技术平台。2009年市政府分别与省地矿局、省有色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二是下发了《三门峡市政府关于成立三门峡市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协调领导小组的通知》和《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地质找矿战略行动大力推进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整装勘查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了由主管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为整装勘查工作提供协调服务。三是加强协调,为整装勘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三门峡达昌矿业有限公司抽调技术人员专门负责协调地方和矿业权人的关系。同时他强调,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是曹窑以西煤下铝项目的一大亮点。按照三方签订的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普查合作勘查投资合同,省地勘基金占30%,达昌矿业公司占55%,省有色地矿局占15%。可以说,强大的社会资本为地质找矿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强大经济支撑,而三门峡市采用煤炭企业、氧化铝企业和地勘单位、地方财政勘查投资公司等多方投资主体成立达昌矿业合资公司的做法,在河南省的煤下铝勘查中应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谈到六队开展的渑池县小龙庙铝土矿普查和陕县柿树沟铝土矿详查在2009年被省有色地矿局分别评为地质找矿发现一等奖和地质成果三等奖,黄志强笑着说:“一定程度上,煤下铝勘查在河南已经成了香饽饽”,六队只是抓住了整装勘查与深部找矿的机遇,而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中,“从‘打工仔’变身为项目股东之一,能分享到成果收益的‘蛋糕’,这应该是地质队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破解煤下铝勘探难题
对煤下铝勘查中采空区难题和孔壁漏水等问题进行攻坚克难,加强煤下铝勘查和开采技术攻关,加强科学开发利用,为煤下铝整装勘查探索成熟的模式和路径,这是渑池县曹窑以西煤下铝普查项目立项之初就有的题中之意。
勘查中,专门为推进项目实施而成立的省有色地矿局三门峡地勘院,以煤矿采矿区调查结果确定重点突破口,并部署钻探工作进行预查,然后结合预查情况实施钻探加密。先期按照800米间距布设第一批钻孔,一年后在第一批钻探成果较好的地段再按400米间距施工第二批钻孔,最后选择青阳沟、刘家山等成矿有利地段进行详查施工,把竣工钻孔及时采取样品送检,分批分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如此,一套较为成熟的煤下铝整装勘查技术路线和方法逐渐形成。
在黄漫矿区南部的寺庄村和翟延村钻探现场,一下车,项目现场总指挥杨言杰就绕到钻塔后的泥浆池,伸手抓了一把泥浆看了看。他说,现在我们打的都是700米以上的孔,打深孔主要靠泥浆,我们根据不同地层调配不同的泥浆比重,机台上的机长和班长都已经是调配泥浆的“土专家”了,我们都能通过“一看二闻三摸”,就大概知道泥浆比重是否到位。
在已经钻进750米深的ZK39112孔,机长尹书勋今年已经打了六个孔,他吃住在机台上,所有的钻孔泥浆都是他亲自调配。“多操心机台,细心下钻提钻,经常检查钻杆钻头,我已经有2年没出事故了!”另外,去年拿了年度钻探进度奖第一的尹书勋说,今年我们机台的目标还是第一名。
在翟延村ZK07112孔,打钻十几年的机长尹荣宽说,很多钻杆钻头事故,都是因为不太注意泥浆配比,调配泥浆时一定要结合地层,去泥浆池里用水抓一抓摸一摸。另外,提钻时如果掉块卡钻,不能生拉硬拽,否则会卡得更死,应该边提边转,把掉块挤碎,就能提出来。小事故不注意,就会变成大事故,如果卡死后用吊锤套在钻杆上还砸不下去,就只能用反丝钻杆解决。
现场技术人员张焱说,机台上每个人都以强烈的责任心互相监督提醒,提醒打钻时岩芯地层有无变化,及时提醒注意操作,提醒根据硬软地层变化调配不同钻头,提醒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在河南省15个煤下铝整装勘查中第一个出成果,并且资源量达到超大型,队长张银启掩饰不住兴奋地说:“当时招标时我们从多家单位中胜出,缘于我们对豫西煤下铝地质资料的熟悉和掌控,缘于六队扎根三门峡在地勘市场多年磨砺积累下的实战经验和敢打硬拼的顽强作风,更缘于六队在铝土矿勘查方面具备的技术优势和优秀人才储备。”看着项目进度表上单月钻探进尺从突破3000米,不断刷新到9月份突破6000米,一副由有色六队绘制的三门峡地区煤下铝藏宝图似乎展现在眼前:未来,随着河南省煤下铝勘探新一轮大幕全面开启,预计“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新查明的铝土矿资源量将达到5亿吨,“煤下铝勘探成果将全面开花,前景更加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