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勘局“358”项目硕果累累
提交两个百吨级黄金开发基地,一个超大型铜镍矿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于德福
发布时间:2013-09-26
在9月11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地质与矿山技术装备展矿业大省论坛上,青海地勘局副局长杨站君亮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自2008年实施“358”地质找矿工程以来,青海地勘局承担了全省13个整装勘查项目中的9个项目,6年累计承担地质勘查货币总量达57.68亿元,并自主投资5.8亿元,提交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0亿元。
据他介绍,2008年,青海省启动“358”地质找矿工程后,青海地勘局及时对局属单位进行了重组,使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单位由过去的4个扩大到10个,找矿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凸显。据统计,“358”地质找矿工程实施至今,他们累计承担地质勘查货币总量达57.68亿元,承担了全省13个整装勘查项目中的9个,实现了一大批找矿突破。6年来自主投资5.8亿元,先后提交金金属量100吨、多金属资源量300万吨、煤炭资源量1亿吨、镍资源量103万吨、钴资源量4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达5000亿元。这些找矿突破,使青海形成了大场、五龙沟两个百吨级的金资源开发基地,其中大场目前已控制金金属量215吨,成为亚洲第二的洲级大金矿;大场及祁漫塔格两个地区被列为2010年全国十大重要矿产勘查基地。
其中,五龙沟金矿是在财政资金勘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由青海地勘局自筹资金1亿多元进行独立勘查开发的金矿。目前,这一当初只有6.8吨的小金矿,在“勘查促开发、开发反哺勘查”的循环中,金属量已提高到60多吨,待二期工程全部完工后,日处理矿石能力也由开始的1500吨提高到3500吨,年产金将达到3吨以上。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五龙沟金矿由小到大的嬗变,而且带动矿区周边勘查实现了找矿新突破,使该整装勘查区有望上升到百吨级金矿基地。夏日哈木铜镍矿,在中国地质调查局15万基础地质矿产调查成果的基础上,青海地勘局通过化探异常检查初步确定含矿岩体后,自主投入1.4亿元用两年时间完成普查和详查。目前圈定2条铜镍钴矿体,仅其中一条矿体就求得镍资源量102.78万吨,镍平均品位0.6%;共伴生铜20.7万吨,伴生钴4.14万吨,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成为我国第三大镍矿床。并且,夏日哈木铜镍钴矿是青海东昆仑地区发现的首例具有一定规模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这一发现昭示区内该类型矿床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对该区域乃至整个东昆仑地区和全国寻找该类型矿床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