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矿田构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 作者:江万 发布时间:2013-09-13
  日前,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组织实施的“重要成矿区矿田构造研究与找矿预测”计划项目,在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圆满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2013年度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矿田构造研究”项目野外科研队由地质力学所江万研究员带队,会同长安大学、青海第三地质勘查院共同组成。项目组对祁漫塔格地区开展了区域构造和矿田构造调研,实地调查研究了虎头崖、卡尔却卡和乌兰乌珠儿3个多金属矿田,重点剖析并填制了虎头崖矿区、卡尔却卡矿区2个典型矿床及乌兰乌珠儿矿区,还调研了新疆维宝铅锌矿、青海夏日哈木镍钴矿、野马泉铁锌矿、尕林格铁多金属矿等大中型矿床,采集了大量测试样品,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进展。

  根据该区印支期矽卡岩(含斑岩和断裂控制矽卡岩-热液型)成矿富集特点,初步建立了祁漫塔格典型矿田多金属成矿模式,认为晚三叠世中酸性岩浆作用是研究区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构造作用为成矿提供良好容矿构造空间,印支期火山-侵入岩浆作用与不同时代地层的建造特征、差异的构造部位造就了该区复杂多变的矿田成矿样式;在虎头崖矿田首次发现了与多金属成矿有关的斑岩体,并确认了成矿斑岩体与矿化斑岩体-次火山岩体的存在,认为该矿田区带存在斑岩型-矽卡岩型-热液型成矿系统,明确了矿体富集部位和找矿方向;初步分析了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构造演化过程,确定了研究区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大型逆冲推覆构造较为发育,成矿后复杂的多期构造抬升和大规模推覆构造的强烈改造样式,既形成了该区典型多金属矿田的出露或隐伏,也为高原北部隆升及东昆仑-柴达木盆山地貌的最终确定提供了基础研究素材。


虎头崖地区斑岩成矿第一点,镜头南西


虎头崖地区矿化斑岩体及残留地层顶盖


端午节-部分野外工作人员合影


野外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