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水环中心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研基地初步建成

来源: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 作者:张徽 发布时间:2013-08-30

依托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与地质大调查项目支持,2013年8月20日,历经两个月的努力,水环中心地下空间资源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野外科研基地”)初步建成。

该野外科研基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平安县三合镇,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与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长安大学联合建设,是我国首个自然条件下超高二氧化碳浓度胁迫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野外自动监测科学研究基地。场地按照二氧化碳胁迫范围和使用功能,分为植物影响试验区、遥感监测区、气象数据监测区、背景对比区、办公区等五个功能区。

据了解,2002年,由于人为钻井活动偶然揭露出高含二氧化碳气水混合高压自流热水,经测量发现该井富含二氧化碳气水混合含水层厚度35.09米,水头+73米,井口自流量每天达156.82立方米,水温17摄氏度。2004年,该井出现管外涌水、冒气现象至今,附近土壤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达22%以上(土壤背景值为0.06%),导致井孔附近土地由原来的水浇地变成了不适宜种植的裸地,为二氧化碳地质储存、页岩气勘探开发环境影响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类比场地。

通过野外科研基地的建设和监测,研究当地高浓度天然二氧化碳逃逸后对地表农作物、土壤性质、土壤微生物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效应;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遥感方法在二氧化碳逃逸地区的监测应用研究,二氧化碳多量程监测仪器研发的野外应用等科学问题,为我国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野外科研基地大门和部分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