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全球巨型成矿带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在日前举行的工作项目进展汇报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了项目进展,并提出研究要落脚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矿业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据介绍,《全球巨型成矿带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研究》工作项目隶属于《全球巨型成矿带区域构造与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计划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承担。该项目通过对全球巨型成矿带找矿勘查方法技术进行研究,以期建立固体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专家系统,为国内整装勘查和境外勘查投资提供指导,帮助其取得经济效益。
该项目设置有3个研究课题,其中“固体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四元’模型研究”课题是核心内容,主要运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裴荣富的“景、场、相、床”等级体制成矿理论以及“合理域”和“双控论”模型、风险投资决策支持系统、不同规模矿山合理开发年限以及5R循环经济矿业可持续发展等科学技术模拟,从地质、资源经济、环境、技术4个方面对国内外典型矿床进行研究,提出固体矿产资源合理勘查开发“四元”模型,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发专家系统。《全球巨型成矿带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试验研究》课题则全面跟踪了解全球地区化学填图现状,系统收集全球多尺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初步编制有数据区域的全球地球化学一张图,研究全球化学元素分布与巨型成矿带的关系,从地质和技术两个方面为“四元”模型提供支撑。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组已对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马达加斯加矿区、冈底斯成矿带等区域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和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对固体矿床勘查开发阶段进行了合理划分,并研究了甲玛铜多金属矿“四元”模型。另外,还研究了马达加斯加Maevatanana金铁矿矿区中酸性岩浆岩演化及其成矿作用、马达加斯加中北部绿岩带演化与成矿作用,填制了部分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分布图、成矿带尺度地球化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