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中期检查暨成果交流会在陕西西安召开。该项目由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组织实施,在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条件研究、关键技术及技术方法体系研究等五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一、开展了深部咸水层地质特征、储存条件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步掌握了我国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区域性规律,并以鄂尔多斯和松辽盆地为典型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实验室物理模拟与数值模拟,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储存量转化关键因素与控制作用,以及储存潜力与储存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二、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场地勘查技术方法研究。初步提出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圈闭识别及评价技术方法;通过U型管取样工艺研究,研发了深孔井下U型管取样设备;基于自主设计的物理模拟平台,建立了一套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能力评价中的参数体系的测试和确定方法,初步建立了封存潜力因子评估准则。
三、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工程完井技术与灌注试验研究。在二氧化碳腐蚀水泥机理研究基础上,研发了两种防腐蚀水泥体系;基于数值模拟,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工程设计与灌注试验研究;开发了井口压力和井底压力的统一公式,建立了注入压力系数经验数据库。
四、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安全与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以岩石的耦合—去耦合解析为主线,建立了盖层力学稳定性岩石损伤过程中的热孔弹耦合模型;基于原位试验场地,开展了微压态超常浓度二氧化碳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盖层溶蚀与自封闭和地震破坏储存库机理分析,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中长期储存风险与安全性研究。
五、开展了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监测技术方法研究。提出了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地震监测模式、电磁法监测模式,设计、集成了野外地下浅部土壤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实时自动监测系统;初步搭建了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监测技术方法体系。
会议由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主办,长安大学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协作单位参加了会议。国土资源部、长安大学相关领导及专家出席了会议。
会议同时对中国地调局水环中心与长安大学共建的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问题研究试验场进行了现场研讨和交流。
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环境影响问题研究试验场地现场研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