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有关“三稀”的误解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登红 王瑞江
发布时间:2013-07-09
以往认为三稀金属矿床“不富、不大、不多”的认识应该放弃,这对于重新部署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乃至于今后的新兴产业布局均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稀土非土
稀土元素虽然带有“土”字,但其本身是典型的金属元素而不同于“高岭土”、“膨润土”、“硅藻土”等带土字的非金属矿产资源,也不同于铝土矿、铁矾土等带土字的金属矿产或共、伴生金属含量较高的非金属矿产。
稀土之所以带土字,主要是因为稀土元素的英文(rareearth)带土字。不过,虽然稀土不是土,但可以来自于“泥土”,也可以改善土壤的性能,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比如,赣南的脐橙天下闻名,与其所生长的土地富含稀土密切有关;云南曲靖有一种“羊毛土”,实际上也是富含稀土的凝灰岩风化形成的产物。
稀散不散
稀散金属主要包括镓、锗、铟、镉、铊、铼、硒和碲8个元素,通常也称为分散元素。
对于这8个元素的误解可能最多,尤其是“分散不富集”的误解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确,这些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明显低于稀土、稀有金属和“大金属”,甚至要低几个数量级,但并不是绝对不能富集。比如,我国境内独立的锗矿除了云南临沧锗矿之外,还有很多含于煤矿中的锗矿也可以单独开采,但没有系统评价。碲矿除了四川的大水沟之外,位于大渡河成矿带上的很多金矿均含碲,但也没有系统评价过碲的资源量。实际上,整个西南三江都具有“南锗北碲”的特点等。
国外一般从金矿中回收伴生的碲,但在北美西部很多金矿甚至于铁矿中伴生碲的价值已超过了“主元素”,如泰德莉娜铁矿中碲的价值高于铁,墨西哥索诺拉热液型银铀矿中碲的意义也超过了银和铀。铼矿一般伴生在钼矿中,但美国阿拉斯加的艾奇利克和加利福尼亚的帕斯山都是独立的铼矿。
稀有常有
稀有金属包括锂、铍、铌、钽、锆、铪、铷、锶、铯等,这些元素均可以形成独立的矿床,也超常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矿种的稀有金属矿床。
稀有金属矿床在我国具有优势,但是,随着采选冶技术的发展,稀有金属矿床也存在很多问题,既有常规的采选冶方面的问题,也有新类型资源的冲击问题。因此,对于稀有金属矿产资源而言,主要的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采选冶技术影响到矿产地的经济价值。因此,一方面需要找矿、找大矿、找富矿,另一方面也需要研究采选冶技术的创新。
总之,三稀元素的物理、化学特点决定了其工业应用的广阔前景;三稀元素的地球化学特点决定了其资源评价和开采开发的独特性;三稀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