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王屋山下小浪底岸边发现大型溶洞群

来源:河南地调院 作者:章秉辰 范晓磊/文 王永成/图 发布时间:2013-06-25

近日,河南省地调院受济源市国土局邀请到位于王屋山脚下小浪底岸边的陶山村,对该处新发现的溶洞进行了调查。

调查认为,该溶洞形成于距今4.5亿年前后的奥陶纪石灰岩地层中,溶洞走向受大型节理与裂隙控制,洞宽1-2米,高0.5-3米,两侧洞壁底部发育溶蚀边槽,洞顶局部发育天锅,洞内发育有种类多样的钟乳石。石旗、石幔、石笋、石柱、鹅管等均极强的观赏性。洞内多条相邻的裂隙被溶蚀贯通形成复杂的洞穴系统。洞穴宽窄高低差距极大,有些地方形成较宽广的洞厅,有些地方则形成狭窄低矮连匍匐都比较困难的洞穴。

该溶洞属于“饱水带溶蚀-侵蚀成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钟乳石比较发育。与陶山溶洞相邻的为同样位于小浪底岸边的黄河三峡景区的“玄天洞”,两洞相距仅1.3km。玄天洞全长2000余米由多段溶洞经人工连接而成,与陶山新发现的溶洞成因和所处层位相同。此外,在玄天洞附近还发现发育规模不大的娘娘龛、夫子堂等洞穴群。在距玄天洞西2.1km的孟良寨下以及八角山下也形成有所处层位和成因相同的溶洞;距陶山溶洞南7km的新安县的始祖山上也形成有所处层位和成因相同的老虎崖、奶奶宫、王母宫等一系列溶洞。因此,纵观区域溶洞分布,认为这一带应当是一处大型的溶洞群密集分布区。

面对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旅游地质专家们表示,我们应当很好地保护,并做出最为合理的开发方案,让这些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地质奇观在科学开发的前提下揭开它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