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地调中心完成的“内蒙古1︰5万敖包查干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通过评审,其中3幅获优秀级。该项目在系统建立测区地层层序、岩石单位和区域构造格架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影响区域找矿的重大地质问题开展工作,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提升了测区的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地质找矿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一是根据岩石组合及变形变质特征,将1︰20万区调划分为志留系卧都河组和石炭系—二叠系的宝力格组(宝力高庙组)以及早中侏罗世阿拉坦合力群(红旗组)的沉积岩重新厘定为晚泥盆世安格尔音乌拉组一段;同时,将前人认为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厘定为浅海-半深海环境,为恢复本测区古地理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
二是运用“岩石地层—岩性(岩相)—火山构造填图法”,对测区中生代火山岩地层进行填绘,首次在测区发现了一套中三叠世陆相火山岩地层,根据同位素测年结果,将其划归哈达陶勒盖组。此外,重新厘定了区内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地层时代分别为中-晚侏罗世(157.5±2.3Ma~174.1±2.2Ma)和早白垩世(123.9±1.4~131.6±0.6Ma)。
三是根据岩石类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将区内侵入岩划分为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等四期11个侵入岩填图单位。对新划分的印支期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等进行了详细研究,表明其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指示了印支期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
四是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各类单元素异常1618个,综合异常19处,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新发现4个矿化点,圈定出8个铅锌银多金属找矿预测区,为该成矿带进一步找矿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