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地调中心承担的“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项目神农溪、草堂河、抱龙河、神女溪、大溪河五条流域成果在宜昌通过评审验收。其中,神农溪、草堂河、大溪河3项成果被评为优秀,抱龙河、神女溪2项成果被评为良好。专家组认为提交的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评价结论可靠,规划建议合理,成果图件反映了客观实际。
长江上游宜昌—江津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工作项目隶属于“湘鄂桂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计划项目,2009年-2010年开展了神农溪、草堂河、抱龙河、神女溪、大溪河五条流域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完成1:5万重点区地质灾害测量1037km2,1:1万重点地段工程地质测绘533.2km2,1:5万一般区地质灾害测量3229km2,调查环境工程地质点1563处,岸坡结构调查37段。选择抱龙卫生院滑坡、官渡中学不稳定斜坡等进行灾害点勘查,完成钻探42孔,总进尺2401.2m,土工试验173件、水质简分析3组。同时对每处灾害点布置了钻孔变形监测2处。取得了如下成果:
1.通过5条流域1:5万、重点地段1:1万的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工程地质测绘,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497处,比调查前增加了95处,并对其类型、规模、危害程度进行了详细调查,提高了灾害点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更新了地质灾害数据。
2.查明了地质灾害发育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形成条件,采用定性与半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为调查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域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等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3.运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对吴家院子滑坡、田家梁子不稳定斜坡等6处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地质灾害体进行了剖析,查明了灾害体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其危害性和危险性,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建议安排群测群防点476处、专业监测点30处、搬迁避让点336处、工程治理点94处。
4.划分了岸坡结构类型,对岸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岸坡保护、治理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5.对城镇建设、交通水利建设、旅游开发等可能引起的地质灾害、水土流失等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环境工程适宜性分区评价,为流域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