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海洋六号船完成大洋综合试航

来源:中国地调局广海局 作者:刘卫红 柯胜边 发布时间:2013-05-24

    近日,广州海洋局“海洋六号”船完成大洋29航次综合试航任务返回海洋地质码头。

    此次综合试航始于2月底,历时两个多月。试验项目涵盖大洋29航次所有的参航设备,包括声学深拖、单道地震、生物拖网、海底摄像、深海浅钻、超大口径重力活塞取样器、无人无缆潜器(AUV)及其附属设备等10余套设备。

    无人无缆潜器(AUV)和声学深拖是本次综合试航的重头戏。试验成功后,将于今年参加“海洋六号”船执行的29航次大洋科考,进行试验性应用调查。本次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潜龙一号” 搭载海洋六号船在南海中部海域进行了 7次下潜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4159米。对潜器的结构强度、深水耐压、深海配平、布放与回收、自主航行控制、组合导航、声学定位、声学探测、光学探测以及水文参数测量等功能和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首次获得了海底地形、侧扫声纳、浅剖以及水文等探测数据。 “潜龙一号”是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底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支持的应用改造设备,于今年通过了湖上试验验收,本航次为改造后的首次海上试验。该大型设备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负责总体,联合中科院声学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海洋局二所、北海标准计量中心等单位共同研制。

     6000米声学深拖系统由中科院声学所研制,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深海声学拖曳系统样机。此次海试在南海北部水深2000m—3000m试验区海域,实测获得了高精度海底地形图、浅底层剖面、旁侧声纳等资料,实现了改造后声学深拖系统与“海洋六号船”的有效衔接,固化了拖体收放操作方式,验证了声学深拖系统水下工作方式和工作性能,为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5月8日,受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委托,广州海洋局组织专家组对这两套大型装备的南海试验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6000米AUV实用化改造”基本完成了海上试验大纲规定的内容;“6000米声学深拖适用性改造与维护”完成了海上试验大纲规定的内容,两套装备总体达到海上试验的目的,可以开展海上试验性应用调查。

    通过综合试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对“海洋六号”船、调查设备及人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演练,目前,已基本具备出航条件。此外,通过综合海试,“海洋六号”船总结出一套安全高效的投放与回收AUV方法,安全回收率达100%。同时摸索出最佳长基线测阵方法,大大降低了噪声干扰,最小噪声为60分贝;长基线水下定位系统的有效作用距离增加一倍多,从4公里增加到8公里,最佳时可达10公里;定位精度大幅提高,方差从5米提高到3米。

 

    链接: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AUV)—海洋调查新利器

    AUV(Autonmous Underwater Vehicle)是一种无人无缆水下自主航行器。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是一种复杂的水下作业平台,其研究于开发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这一大型设备。

    AUV在水下以惯导方式自航和探测,搭载侧扫声纳、浅剖、CTD等设备进行海底探测,具备稳定可靠的深海微地形地貌、底质探测和海洋环境要素测量的能力,获取更加精确的地球物理、化学、水文等专业调查数据资料。它配备了长基线定位系统、声通讯系统、避碰声纳、多普勒测程仪等助航设备,其中,长基线定位系统用于跟踪AUV并确定其位置,声通讯系统负责传递信息和接收母船指令,多普勒测程仪负责测定航速和测量海流情况,避碰声纳用于探测AUV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位的障碍物。

    作为水下作业的平台,AUV在海洋地质调查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未来海洋调查的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