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地震研究要古今结合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吴中海 发布时间:2013-05-13
  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其南部和东部分别被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所夹持,现今地壳非常活跃,活动断裂众多,因此陆内强震活动极为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笔者所在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研究,在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之后,曾先后开展过2008年西藏当雄6.6级地震、2013年云南洱源5.5级地震和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考察工作。

  通过上述科学考察工作,科研团队发现,这些地震无一例外都发生在目前正在活动的地质构造带上,沿这些地质构造带开展地表调查还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古地震活动遗迹,包括史前大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山体崩塌与滑坡等。

  这些古地震遗迹告诉我们,现在发生地震的地质构造带或断裂带在地质时期内曾经多次活动,而且现在仍在活动。因此,通过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查明活动构造带的分布及其准确位置,是可以预先了解哪些地方是未来可能发生大地震的位置。如果沿这些构造带进一步开展古地震遗迹研究,则能够进一步查明过去大地震活动的时间、震级和发生频率,进而限定未来发生大地震的震级和可能的时间区间。

  实际上,上述研究内容正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研究室中地震地质科研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同时,该研究团队近期正以我国强震活动最为活跃的青藏高原东南缘为重点研究区,将地质力学的构造体系理论和现今大陆动力学理论有机结合,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点,从对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活动断裂带进行系统厘定入手,在全面梳理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关键地段的活断层遥感解译与地表调查研究工作,确定该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分布、活动方式、序次与级别等,进而综合分析活动构造体系,建立现今地壳变形的运动学模型,编制完成新一代数字化的青藏高原东南缘1100万活动构造体系图,为正确理解该区的活动构造控震机理与大地震迁移规律,以及科学部署地震地质和地震预报工作提供重要的地质理论支撑,也希望能通过这项基础性工作,为国土规划利用与重大工程建设的决策以及确定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等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笔者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