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安安走近海洋——海洋防灾减灾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晓说
发布时间:2013-05-13
我国加大对海洋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调查、开发等的力度,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者走近海洋,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意识及技能势在必行。
海啸——
世界海啸多发区为夏威夷群岛、阿拉斯加区域、日本及其周围区域、中国及其邻近区域、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区域、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区域、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北部及智利海岸以及地中海东北部沿岸区域等。截至目前,我国共记录了26次地震海啸。
海啸前信号。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人们预防。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海啸中避险。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回港或靠岸,应马上驶向深海区。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要立即离开海岸,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
小贴士:提醒在沿海地区工作生活的您,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因此,一旦察觉异常,请千万于安全处躲避,并时时关注预警信息。
风暴潮——
风暴潮预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风暴潮监测预报系统,负责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的发布。防潮指挥部门依据预报警报实施防潮指挥。
风暴潮中避险。风暴潮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若万不得已,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行走时,速度要慢,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就停不下来,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如果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应用盆或桶之类东西载着幼儿渡过水滩。万一不慎被刮人大海,应千方百计游回岸边,无法游回时也要尽可能寻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野外工作中听到风暴潮预报后,能离开台风经过地区的要尽早离开,否则应贮足罐头、饼干等食物和饮用水及常用药品,并购足蜡烛、收音机、手电简等照明用品。
在海边和河口低洼地区工作时,应尽可能到远离海岸的坚固宾馆及台风庇护站躲避。
船舶在航行中遭遇风暴潮袭击,应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风暴潮的相对位置,尽快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封住船舱,如是帆船,要尽早放下船帆。
如正在开车,应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则应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在房屋里,应关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台风——
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或特大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台风中心为低压中心,风平浪静,天气晴朗;台风眼附近为漩涡风雨区,风大雨大。
台风来时避险。台风来时千万不要下海。台风中电击伤主要是被刮倒的电线击中,或踩到掩在树木下的电线。故不要打赤脚,最好穿雨靴。一旦发生伤亡,先打120,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因为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经过建筑工地时最好稍微保持点距离,因为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一些散落在高楼上的材料,会被风吹下;而有塔吊的地方,更要注意安全,有脚手架的地方,最好绕行。
在航空、铁路、公路三种交通方式中,公路交通一般受台风影响最大。如果一定要出行,建议不要自己开车,可以选择坐火车。
小贴士: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如您工作生活在台风多发地,请时刻关注台风的监测和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