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我们需要绿色未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艾子 发布时间:2013-05-10
  《河北钢铁司家营铁矿不“吃”耕地造良田》、《中国绿色矿山实现无废开采》、《司家营铁矿正在成为冀东平原绿色矿业新标杆》……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后,人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新华报业网、凤凰网等媒体纷纷发出声音,关注、推崇、倡导以“矿山无废开采、资源集约利用”为特色的绿色矿山生态文明建设。

  的确,这几年,绿色生态之风正在渐渐改变着许多矿山的生存方式,司家营铁矿便是其中之典范:他们将矿山尾砂输送至28公里以外的采煤沉陷区,将使面积达1.76平方公里的尾矿库变成2640亩良田;他们将数以亿吨的矿山剥离岩土直接运往曹妃甸用于填海造地,解决了未来15年近10多亿吨采矿剥离岩土的处置问题;他们统筹考虑尾矿回水、露天采坑排水和井采疏干水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生产废水的零排放,矿山选矿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6%;他们还通过理顺采矿工艺,使矿石回采率提高了15%,一年多采矿石20余万吨……

  谁说矿山企业只能是矿渣如山、污水横流、饱受诟病?谁说矿业开发就必须付出损害周边环境、侵蚀居民健康的高昂代价?司家营铁矿告诉人们,矿山企业完全可以撕掉污染大户、浪费大户的“旧标签”,在源源不断地为工业输送“粮食”的同时也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是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尤其需要“绿色矿业”的加盟,而中国矿业也不负众望,正向绿色快跑——目前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即将公布,着重推行“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将从220家猛增至462家。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初步制定了绿色矿业发展配套政策,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创绿色矿山的新局面,并树立了一批绿色矿山建设典型模式。

  然而,中国矿业的绿色之路并非坦途,一方面过往数十年粗放式开发导致的地面塌陷、重金属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旧债积重难返,另一方面新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事件仍未杜绝,更大的问题在于,生态环境是破坏容易恢复难,这不仅需要人们付出昂贵的成本,还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发展绿色矿业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还需要政府、企业更广泛的联动,更大的投入,以及——更大的决心。

  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有行动,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所幸的是,我们正站在一个文明进阶的历史阶段,全社会的生态意识都在逐渐苏醒;我们知道,中国梦是以生态文明为底色的,我们中国的未来只能是绿色,人类的未来也只能是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