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应用遥感技术成功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找到斑岩铜矿前景区

来源:中国地调局地科院资源所 作者:代晶晶 发布时间:2013-04-16

近日,中国地调局地科院资源所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探获一斑岩铜矿成矿前景区,这是继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斑岩铜矿找矿突破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将为高寒地区斑岩铜矿预测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据悉,十多年前,西藏地勘局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探获多不杂斑岩型铜矿,但就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横贯青藏高原长达2000余公里的延伸规模来讲,多不杂只是一个“点”,还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矿带。
    为实现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找矿突破,资源所科研人员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光谱混合理论研究,建立了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波谱混合模型;总结了多不杂典型矿区地表蚀变特征,圈定了与成矿最相关的绢英岩化区域;运用多种蚀变信息算法开展多龙矿集区蚀变信息提取和成矿靶区预测研究,最终将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成矿预测研究中,找到一处未知斑岩铜矿成矿前景区。
    该斑岩铜矿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申扎县雄梅乡,是地表露头矿,具明显的孔雀石化。地表含矿斑岩出露范围大体为60m×50m,但在高分辩率遥感影像图上整个岩株面积为72Km2,激电异常显示铜矿体范围至少为600m×400m。根据检块样品的分析结果,岩体Cu品位为0.18-1.95%,平均为0.51%,同时伴生Au、Ag。另外斑岩体东南侧有含矿火山岩出露。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06Ma,表明该斑岩铜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根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雄梅铜矿的含矿斑岩与多不杂铜矿的含矿斑岩岩石化学类型完全一致,都具有埃达克岩的亲合性,成矿时代也都是发生在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盆闭合后的碰撞后地壳伸展阶段,判断它们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