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以科技方法创新为引擎 加快推进大兴安岭找矿突破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覆盖区立体勘察程序示范项目在沈召开专业研讨会

来源:中国地调局沈阳中心 作者:滕睿 发布时间:2013-04-11

3月28日,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覆盖区立体勘察程序示范项目”专题研讨会在沈阳中心召开。此次会议为地质勘查单位和科技创新单位,共同在东北地区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搭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

自2008年国土资源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以来,实施了“黑龙江多宝山地区矿产远景调查”等一系列找矿攻关项目,采用地质、土壤化探、相位激电、高磁及浅钻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了试验与示范,系统开展了异常查证和矿产检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

会议指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地质找矿战略行动计划和汪民副部长的讲话精神,要以科技方法创新为引擎,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破解制约东北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大地质问题,提升大兴安岭成矿带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工作程度,合理、有效地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沼泽区、冻土区,开展化探取样方法试验,物探(激电)实用性方法研究,遥感解译以及矿化蚀变影像特征识别,钻探工艺和设备研发等科技攻关工作,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高效勘查技术方法是该项目的关键任务。大兴安岭的地理条件复杂,工作条件恶劣,但成矿条件非常好,如何加快推进大小兴安岭实现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参会专家就如何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了如何对成矿带进行正确精准的选择,重点采取多种研究方法,实现由二维到三维的突破。

与会专家提出,要进一步改进旧工作模式,使新技术、新方法从实验室走到找矿突破一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重点要开展好以下七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第一是推动一批新方法新程序的研发;第二是解决从研发试验到推广的流水线程式的建立;第三解决新方法新技术对一线找矿工作的实践指导作用;第四是构建一个多角度的研发生产系统;第五是总结一批成果,建成技术管理及技术转化体系;第六是成立科技项目管理办法,以规范的方法来指导工作;第七是推进科研基地建设。

本次研讨会成功召开,对于项目的顺利展开和实现大兴安岭成矿带找矿突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核工业遥感中心,航天十一院,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科院物化探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参加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