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深山二十载找矿志弥坚

——记重庆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女工程师刘进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白文起 郑小兰 发布时间:2013-03-29

  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承担的《重庆市綦江县新盛——土台铁矿调查评价》项目,近日通过中国地调局成都地调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对项目成果,大家充分肯定,对项目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刘进春,大家更是赞不绝口,称赞她的坚持、称赞她认真的态度,称赞她克服困难的勇气,而她的回应,永远是一句“应该的”。

  深知艰苦,却坚持选择

  刘进春生在一个地质家庭,父亲是一名测量工程师,常年居无定所,她小小的年纪便跟父亲过上了走南闯北的生活。上世纪70年代,父亲随项目组从四川省攀西地区来到重庆綦江县新盛进行铁矿普查工作,考虑到矿区距当地一所小学只有几公里,方便一些,便安排刘进春从农村老家来到这里读书。

  可地质队的工作地点总是变来变去,一天,一位老乡对刘进春说:“你爸到合川县一个矿区工作去了,你以后就在我家吃住了。”爸爸出队后,地质队的叔叔们常来看她,她也拉着叔叔们问来问去,渐渐地,不但理解了爸爸的工作,不再埋怨,而且更加自立,学习也更用功了,因为她小小的心里藏着一个梦,要成为像爸爸那样的人。

  要升学了,一位老师给刘进春建议:“一个女娃家,考卫校吧,当医生挺好的。”她却早有了自己的想法,填志愿时选择了地质学校。也有人称赞,说她在地质队长大,能吃苦,接过爸的班搞地质,有抱负,有前途,当然,更多的还是质疑声,觉得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要往大城市发展,选择地质行业就要继续呆在荒山野岭一辈子,还那么辛苦,何必呢?可她坚持自己的想法,学起了地质调查与找矿。

  1992年,刘进春毕业了,成了川东南地质大队一名职工,她的行囊沉甸甸的,因为裹着她的梦想、知识和青春。

  在工作中,她踏着“老地质”的脚印走:地质工程勘察,她滴下了汗水,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她付出了心血,矿产勘查,她留下了足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她的选择是找一位同行——她的丈夫物探专业毕业,在地质仪器厂工作。她和父亲、丈夫,谈起工作有说不完的话。

  来自家庭的支持使她坚定了找矿信心,20多年来,地勘行业无论遇到“寒冬”,还是迎来“暖春”,她都和地勘男儿一样,坚守野外,寻找矿藏。

  偶尔进趟城,背上脏衣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女儿家,谁不想打扮得漂亮点呢?然而,由于地质工作的性质和野外工作条件的局限,她常年裹着工作服,戴着工作帽,衣服还经常被荆棘划破,皮肤也被太阳晒黑,完全顾不得形象了。

  2011年的一天,队党委书记李建刚到綦江铁矿整装勘查一线检查工作,见到了裹着一身工作服,脸被晒得黝黑的刘进春,佩服不已,问她:“你一个女同志在这深山工作,害怕吗?”她说:“说不怕是假的,入行之前,我就有吃苦的准备了。”她说,在云阳县云峰山进行粉石英勘查时,条件更艰苦。矿区在两县交界处,人烟稀少。项目组只有她一位女同志,大家照顾她,让她住在老乡家,可夜里老鼠又跳又闹,弄得她老是睡不着。更让刘进春感到困难的是矿区山高坡陡,水资源奇缺。钻探用水,全靠山下一个矿硐。项目组设了三级泵站,一级一级抽送,水管接了6公里,清水盘成了油价钱。搞地质的,翻山越岭倒没什么,多流点汗就是了,而没有水却给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刘进春把雨水接起来,储存好,慢慢用。2006年,重庆遭受特大旱灾,雨水入不敷出。刘进春每天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再洗脚。洗澡更成了奢望,只能用湿毛巾擦擦身。一次,矿区生活车要进城,她好不容易搭个“顺风车”,赶紧背上一包脏衣裳。到了宾馆,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来不及休息,又要洗那包脏衣裳。

  为了找矿,练过硬本领

  2010年,川东南队承担重庆市巫山铁矿、綦江铁矿整装勘查。刘进春负责由新盛、篆塘和土台等3个矿区组成的綦江铁矿勘查项目。

  一次,刘进春带领一个小组在綦江铁矿进行1︰5000地质填图。有一处岩层风化严重,除了植被、浮土,什么都看不见,给观测带来困难。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岩石裸露的小山头,但又高又陡,难于攀登。有人建议,在周围寻找个露头,对比一下就行了。刘进春严肃地说:“必须要上去观测。”说完,她就带头往上爬。那次,大家取得了很好的第一手资料。

  在土台接龙矿区,有个钻孔,她本以为有把握见矿,可打到含矿岩系却没见到矿的踪影。她认真分析:距此孔120米处的一个钻孔见矿4.9米,难道把矿打丢了?查岩芯,采取率高,岩芯连续完整。她百思不得其解,立即请大队总工和总工办有经验的专家到现场会诊。经观测、分析,确认是因为岩相发生了变化才终孔。她从中得到启示,更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地质”学习,更仔细观察各岩层的岩石成分、颜色和结构特征,提高辨别能力。

  2011年10月4日,正值国庆节假期,现场编录人员打来电话,说钻孔穿过含矿岩系,未见矿,可以终孔了。她没有轻易表态,而是冒雨赶到机台。她拿出放大镜,观察岩芯,认为钻孔尚未达到含矿岩系,下部仍有见矿的可能性,决定继续施工。果然不出所料,继续钻进16米之后,打到了矿,矿层厚度2.2米。

  她高兴之余,悟出一个道理:地质工作探索性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加强学习,更重要的是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观察能力。为保证铁矿整装勘查质量,她特别注重与钻探配合,用设计指导施工,如发现岩层变化,及时修正钻孔指示书。无论钻孔在平地高山,不管天气酷暑严寒,更不讲白天夜晚,只要钻孔即将进入含矿岩系,她就带领地质组到机台跟班编录,直到揭穿矿层终孔才下山。

  重庆市铁矿整装勘查完成,探明储量达到预期目标,结束了重庆没有大型铁矿的历史。其中刘进春负责的綦江铁矿勘查,报告被评为优秀级。大家夸她工作讲质量,她“嘿嘿”一笑:“这算不了什么,搞地质本来就应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