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勘院涞源木吉村铜矿勘查现场
院长王敬功、党委书记张向明在矿区察看岩芯
王敬功院长到木吉村铜矿检查指导工作
保勘院工程二处组织岗位安全培训
保勘院测绘处干部职工在涞水县开展城镇地籍调查
黄花滩铁矿施工现场
中心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试验设备
保勘院合唱团在联欢会上演唱
探宝太行 再建功勋
不久前,保勘院喜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河北省地质找矿成果突出单位”和“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多项荣誉,这既是全院干部职工的光荣,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鞭策。
地质勘探,是一项不断探索发现的工作。60多年来,我们这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地勘队伍,栉风沐雨,荒野探宝,屡建功勋,积累了珍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们深知,要想实现找矿突破,就必须创新思维,坚持深部找矿、就矿找矿,必须依靠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运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装备,敢于科学理性冒险,敢于地质勘查投资,建立找矿新模式。
当前,地质工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历史重任,我们将增强职工责任意识和执行力,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对待每一项工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心思凝聚到发展上来,把干劲集中到地质事业上来,把精力倾注到落实上来,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而努力!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院长王敬功
新时期,地质找矿主力军再显神威
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其前身二四一队,是我国最早的综合地质队,也是原地质矿产部授予的“功勋地质队”之一。60多年来,这支队伍荒野探宝,屡建功勋,近几年,更是在国家加强地质工作的号角声中捷报频传。
“地勘主业是立院之本!”保勘院院长王敬功一再强调。是的,保勘院正是牢牢抓住这条主线,以太行山北段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为依托,按照“科学选项、加大投入、规范合作、服务开发、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从加强基础性、综合性地质研究和资料的二次开发入手,运用综合技术手段,加强成矿研究,调集精干力量,组织技术论证和攻关,才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十一五”以来提交大中型矿产地6处,潜在经济价值总计可达2000亿元以上。
——提交的木吉村铜矿详查(阶段)地质报告,探获铜98.11万吨、钼3.14万吨,伴生金6.13吨、银243吨,潜在经济价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是目前探明的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河北省唯一的大型铜矿床,实现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独山城铁矿详查,各矿区社会投资累计探获铁矿石资源量7.2亿吨,矿床规模达大型,潜在经济价值可达700亿元以上。
——曲阳县杨砂侯—南孝墓金红石矿普查,探获金红石(钛矿)7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可达50亿元以上,填补省内无大型金红石矿的空白,从此河北有了一座成规模的钛金属(国防和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材料)矿山。
——马家峪瓷土矿详查,探明瓷土矿基础储量842.62万吨,为太行山北段首个大型高岭土矿,潜在经济价值可达70亿元以上,又填补一项省内空白。
——南赵庄铅锌矿普查,新获铅锌资源量11.26万吨,相当于又探明一处中型铅锌矿床,新探获铅锌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50亿元以上。
——河北省涞源县黄花滩一带铁矿详查,累计探明资源总量2402.22万吨,为国家提交一处中型规模的铁矿资源基地。
这仅是保勘院找矿的部分成果。
这几年,该院完成省财政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数百项,为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抱回一个个“金娃娃”。其中,木吉村铜矿详查(阶段)地质报告获评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另有5项找矿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2个找矿项目获局级科技奖励。
“这些勘查成果,正在将保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在涞源县探明的大湾钼矿、木吉村铜矿等地质找矿成果,为在当地建立河北有色金属工业园区提供了资源保障。”党委书记张向明自豪地说。
定战略,新机制催生勘查开发一体化
发展是硬道理,找矿是硬功夫。
说起找矿工作,王敬功说得最多的就是保勘院正在全力实施的“大地质、勘查开发一体化、科技兴地和走出去”战略。
为了积极探索和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大力推进勘查开发一体化,保勘院充分利用技术和矿权优势,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行风险勘查,如以技术参股资金和技术结合共同勘查等多种形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与有实力企业集团广泛合作,通过强强联合和实体运营,提升综合实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该院与青岛金王集团签署《涿鹿县大河南镇上明峪金矿合作勘查开发协议》,与河北钢铁集团涞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先后签署了《太行山北段地质找矿突破战略合作协议》及《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矿合作勘查合同》。木吉村铜矿详查成果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得到中科院院士及专家的好评,并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其配置给河北钢铁集团。而事实证明,与河北钢铁集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扩大涞源木吉村铜矿资源储量和在太行山北段实现新的找矿突破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走出去”方面,保勘院的成绩也很突出:通过对外合作获得马达加斯加项目30个矿权。目前,马岛项目组正全力开展地质工作,并与马国政府建立了良好关系。在近日财政部组织的中央地勘基金联合检查中,因该项目运作规范,成果显著,被评为优秀。
王敬功认为,马岛项目的成功经验是,在自有资金投资方面,实现了收益和规避了风险;争取了境外风险勘查资金,为项目开展奠定基础;通过技术合作拥有了境外矿权;与国际接轨,“走出去”开阔了视野、锻炼了队伍,积累了国际矿业勘查的经验。这些经验,为我们继续在境外建立勘查开发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重科技,为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地质找矿工作,科技是引领是支撑,尤其必须加强综合地质研究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在这一点上,我们受益匪浅,而且还将继续努力!”
据王敬功介绍,保勘院的目标是积极构建科技型地勘单位,思路和做法则是:依托承担的重大地质找矿项目,加强科技投入,重点开展太行山北段成矿规律研究;充分发挥先进的实验测试方法、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保障地质工作的质量和精度;充分利用60年来丰富的成果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加强对保定西部山区重点成矿区带的研究,寻求重点突破,利用新理论结合地质找矿实际进行科学对比,发现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在找矿手段和地质工作方法上学习引进借鉴先进的找矿方法和找矿模式。“未来5年,我们将持续依靠科技创新,重点做好太行山成矿带北段有色、贵金属成矿远景区的地勘工作。”
提升科技水平,人才培养当然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保勘院制定了《地质科技奖励办法》和《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和鼓励技术科技人员岗位成才,建功立业、找矿立功;提高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地位,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继续向技术人员倾斜,明确了技术负责按正科级待遇;加大地质主系列高中级人才的培养力度,支持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职工参加继续教育;狠抓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学业务、学技术,争当业务尖子和技术能手。2007年以来,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方面共投入资金400.31万元,吸引名牌高校毕业研究生在内的各类人才107人。
如今,该院现有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生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名,占在职职工的45%,比2007年提高了12%。一人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一人获得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二人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专家,三人入选省地矿局“55人才工程”首批专业技术带头人,16人入选省地矿局“55人才工程”首批专业技术骨干。
2012年,保勘院召开地质科技大会,12位优秀地质工作者和1位地质找矿突出贡献者表彰奖励的同时,还表彰了2011年度10个立项成果奖、5个科技进步奖、1个优秀项目奖及29个优秀论文奖。对此,干部职工都很兴奋,也更有干劲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种“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浓郁氛围,将是保勘院健康发展的最大根基。
抓管理,提升资质水平保项目质量
这些年,保勘院在核心能力建设和资质建设等方面获得了突出成绩。
2007年以来,保勘院共投入设备资金3186万元,为实验、地勘、物探、测绘、工程施工等主专业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配置办公电脑及先进的技术软件,实现地质找矿装备的数字化、现代化。引进的这些高、精、尖仪器设备及野外装备,直接服务于地质找矿工作,地质找矿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人才培养、装备投入、科技能力建设加强的直接成果,就是该院资质的持续提升。目前,保勘院拥有9项甲级资质、3项乙级资质、2项丙级资质,已成为专业技术强、装备现代化的技术型地勘队伍,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和永恒主题。
近几年,保勘院陆续推行《项目管理办法》、《目标责任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并于2012年试行《机关工作质量绩效管理办法》、《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服务性单位工作质量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建立符合地勘行业特色和该院实际,覆盖全院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和目标责任激励机制。加大绩效奖励力度,进一步理顺责、权、利关系,形成责权明晰、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由于在项目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经营目标责任管理及质量管理等方面成效显著,保勘院的经营管理正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和质量效益型转变,整体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党委书记张向明表示,院里特别注重把提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与各生产单位的考核、绩效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干部职工高质量完成工作的积极性,也正因为如此,“保勘院从上到下,地质勘查项目质量至上的意识都非常强烈”。
兴文化,凝心聚力建和谐家园
“我们要干好事业,也要过好日子。”王敬功说,“让职工充分享受发展成果,让单位发展与职工发展同步,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几年,保勘院把“地勘文化建设和和谐家园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常抓不懈,不仅职工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显著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家都说,这几年是保勘院历史上发展最快、职工得到实惠最多、幸福指数提高幅度最大的时期。“我们的目标就是:用优秀的文化引领全体干部职工的行为,使之与荣誉相一致,变压力为动力,培养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稳扎稳打,保持好荣誉,共同打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环境优雅’的工作学习环境和美好的生活家园。”张向明说。
最关键的,当然是地勘文化的回归和弘扬。当前,地勘文化已不仅仅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丰富和升华。为此,保勘院大力宣传、建设体现时代精神和保勘院特色的地勘文化,让“开放、合作、诚信、共赢”的理念成为每一个保勘人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几年下来,全院干部职工的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团队精神、敬业精神、集体荣誉感和以院为家的认同感、归属感明显增强。
这些年,保勘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很好地凝聚了职工智慧和力量,也重新塑造了保勘院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新形象。比如:成立职工合唱团,聘请专业人士执教;组织广播体操团体比赛、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参加本系统内外的乒乓球、羽毛球、桥牌等重要赛事。最新的成果是:该院男女乒乓球队在2012年河北省地矿局第七届职工乒乓球比赛上,双双夺得男团、女团冠军。
完善帮扶救助机制,建立职工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给予离退休职工和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更多的关注,先后赴四川、重庆和山东等地探望离退休职工及遗属,并送去慰问金。
高度关注职工住房、野外一线职工工作条件改善等问题。开展标准化机台建设,千方百计为职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做好稳定工作和群众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员和群众工作室作用,及时排查、疏导、化解各种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形成风清气正、积极进取的良好风尚,维护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
文化的力量总是惊人的。近年来,保勘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木吉村铜矿项目组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工人先锋号;中心实验室被评为保定市先进集体;院工会被评为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先进工会、河北省模范职工之家、保定市企事业工会工作红旗单位;中心实验室党支部、工程二处党支部被评为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山水宾馆团支部被评为保定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金店被评为保定市2010年度十佳女职工示范岗;院长王敬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党委书记张向明荣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等等。
对于保勘院而言,2012年又是个丰收年。不仅该院相继荣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北省地质找矿成果突出单位”、“河北省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还有6名技术人员获河北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突出贡献奖,多人被分别评为河北省质量标兵、局优秀党务工作者、局优秀共产党员、局优秀青年工作者、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保定市内部审计先进个人、保定市能工巧匠、保定市优秀工会干部星级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