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地下水,谁来还原你的纯净?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王彦 发布时间:2013-02-25
  最近,山东潍坊的群众难免压抑:城市上空的雾霾尚未退去,地下水污染的阴影又蒙上心头。针对网友举报,当地迅速作出回应,已排查企业715家,暂未发现问题,但舆论仍不断质疑。

  令人担忧的又岂止是潍坊?有关部门对全国118个城市连续监测发现,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我国地下水污染正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向农村不断扩展,而且污染程度日益严重。

  水乃生命之源,地下水又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地下水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每年地下水开发利用近110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供水量的1/5;在全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地下水安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以及化肥农药等的渗漏渗透,使地下水系难堪重负,而一些不法企业通过偷排、渗坑、注压等手段非法排污,令情况进一步恶化。国土资源部调查发现,2000~2002年,有超过60%的地下水资源属于一到三类的标准;到2009年,水质四类和五类的占到了73.8%,不到十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到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成为较差至极差的水质。

  与空气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更为隐蔽。专家称,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若不定期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察觉,而恢复和治理也是相当困难,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外,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有害物质会长期潜伏,威胁子孙后代的健康安全。

  一阵罡风可以吹散迷雾,谁来涤净地下的水流?

  首先,政府部门应摆正位置。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本是监管者,但受传统GDP政绩观的影响,一些地方过于呵护经济增长,把污染当做增长中的必然隐痛,对非法排污的企业听之任之,甚至暗中包庇,出现了给企业通风报信应对媒体暗访的怪事。出了问题不积极解决,而是百般辩解“没问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作为市场的主体,国有大中企业应带头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做好“三废”处理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法治建设,适时修改环保法,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依法治污才是长久之计。

  另外,保护地下水资源,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个国民的义务。正如李克强副总理所说:“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

  近日传来消息,环保部正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住建部在华北平原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预计投入200亿元专项资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可以看到更多积极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