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十年探出金百吨

——贵州水银洞科学找金纪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詹海燕 发布时间:2013-02-25
  十年前,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队提交的《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区勘查地质报告》显示,水银洞金矿金资源量(332+333)27.238吨。经过十年努力,105地质队提交水银洞金矿相关的详查以上报告10份,累计新增资源量148.35吨。 

  丰硕的成果是怎样创造的?答案是科学找矿,运用攻深找盲的最新理论作为指导,充分利用资源勘查、资本、地勘单位和企业良性合作平台,在找矿勘查中最大发挥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 

  水银洞金矿最早被发现的记录是30年前。因为认识程度不够,受到找矿理论的制约等原因,金矿勘查一直停留在寻找断裂控矿上,找矿难以取得突破。直到105地质队技术人员运用实践中总结建立的黔西南金矿新型矿体空间模式——“两层楼”模式,即在上部断裂型矿床之下深部有原生金矿,结合区域地、物、化、遥资料开展的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水银洞金矿勘查才有了突破,确定了现在的水银洞为找金A级靶区。首批实施的5个钻孔,孔孔见矿。2001年,该队明确水银洞金矿为碳酸盐岩型为主要矿石类型的层控金矿床,将“两层楼”模式建立为黔西南层控金矿,计算金资源量将超过55吨。 

  2001年9月,省地矿局与紫金集团等合作成立贵州紫金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水银洞金矿勘查开发。2002年,105地质队编制的《贵州省水银洞金矿详查地质报告》通过评审,获332+333资源量21.76吨。 

  2004年,105地质队和贵州紫金公司、中科院地球化学所开展为期5年的密切合作,进行贵州水银洞超大卡林型金矿成矿机制及成矿预测研究,通过找矿靶区勘查和验证,建立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超压流体成矿模式。根据研究成果,沿灰家堡背斜轴部向东延展区域进行找矿勘查,探矿工程以穿过茅口组顶部构造蚀变岩带,进入正常茅口灰岩终止,寻找层控金矿体为目标的成矿预测方向,改变了只追踪断裂进行找矿勘查的思维。 

  2004年6月,该队编制的《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区中矿段勘探地质报告》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显示新增资源量32.86吨。水银洞金矿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又一个特大型金矿床。 

  2006年,该队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预测水银洞金矿区东段找矿潜力大,可望获得60吨以上资源量。沿背斜轴部分别以160米、320米、640米的钻孔线距对东矿段以东7千米进行探索,该队发现了埋深300米~800米以下金矿体。其中施工的ZK45301钻孔深度1411.08米,为贵州当时最深的固体矿产探矿钻孔,在1300米以下不整合面上的构造蚀变体及相应赋矿层位仍然见金矿,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这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 

  2007年该队提交的《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区中矿段勘探地质报告》获得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二等奖”。十年来,105地质队累计新增金资源量148.35吨,延长矿山服务年限达40年,水银洞金矿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目前,以水银洞金矿为主导的黔西南金矿整装勘查区已经启动,相信在科学理论的支撑下,在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水银洞金矿区乃至黔西南甚至于滇黔桂金三角金矿的的找矿前景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