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CP/SIDA-600项目成功完成伊朗扎格罗斯造山带野外地质调查研究任务
来源:地质所
作者:郭戈
发布时间:2013-02-05
根据IGCP/SIDA-600项目(东特提斯碰撞造山成矿作用)第二次工作会议的精神,经过中国和伊朗双边多次磋商和精心准备,来自国内4个科研教学单位9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在项目第一负责人侯增谦研究员率领下,与伊朗工作组合作,在扎格罗斯(Zagros)造山带开展了为期20天的野外地质调查,圆满地完成了2012年度的研究任务,取得了丰硕的野外地质调查成果,获得了一大批第一手地质资料,为中国学者走出国门并通过国际对比共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扎格罗斯造山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内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阿拉伯板块与伊朗地块的碰撞产物,分为前陆冲断带(FTZ)、中生代变质岩浆带(SSZ)和新生代构造岩浆带(UDMA)诸单元,以大量发育斑岩型铜矿、造山型金矿和沉积岩系铅锌矿而著称,被认为是青藏高原的“幼年”,是理解大陆碰撞与成矿作用的关键地区。本次野外工作分两个工作组,分别沿着跨越扎格罗斯造山带的南北两条大剖面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先后调查了SSZ的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蛇绿岩套,采集了大量重要样品,为理解SSZ构造演化获得了关键实证资料;路线测量了穿越UDMA的多条地质剖面,获得了大量而系统的侵入岩、火山岩和磨拉石建造样品,为再造扎格罗斯造山带的俯冲-碰撞过程、追溯其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奠定了基础。重点考察了6个斑岩铜矿和4个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并获重要新发现,对2个大型斑岩铜矿和2大型铅锌矿进行了岩心观察和系统取样,为深入开展成矿机理研究和区域成矿对比提供了重要资料。
野外调查研究过程中,双方科技人员就扎格罗斯造山带的若干重大地质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现场交流,同时就深度合作、数据解释、成果发表、专集出版、人员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