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解决科学难题 服务经济建设

北海大冠沙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投入试运行

来源:武汉地调中心 作者:黎清华 发布时间:2013-01-31

按照国土资源部“加强野外科学技术研究,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基础”的要求,为落实“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理念,延伸地质工作服务链条”的有关精神,经过3年多的调查研究与科学积累,武汉地调中心在广西北海大冠沙地区设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开始投入试运行,基地厂房及第一批野外监测设备已于2013年1月29日安装完毕。

研究基地依托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珠三角-环北部湾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区划”,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组织建设,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同时借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技术优势,形成“产学研”三方共建的运行模式。

该研究计划,选择“海陆交互带地下水水文系统及其环境效应”这一科学问题,对海陆交互带的地下水水文结构特征及其水文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陆域水向海洋排泄等)进行科学探索。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海陆交互地下水结构及咸淡水边界特征,即探索陆域地下水下延方向与海底含水层延伸方向的交汇地带的特征;(2)对于沿海地区因地下水运移而引起的水文环境问题,尤其是地下水污染及海水入侵,以水文地球化学和典型野外试验场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刻画水文环境问题的内在机理。(3)以此为基础,对整个华南沿海地区,滨海城市区域的淡水资源如何向海洋排泄,对其内在机理进行探索,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滨海城市区的地下水资源,就是地下水向海岸地带的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或者 SGD)问题。

该科学目标的实现,将为地方政府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合理规划沿海养殖区域提供地质科学支撑,同时,该研究计划将有助于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及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研究提供示范作用。

研究基地对水质、水位及气象相关指标进行实时无线监测,主要设备包括有加拿大Solinst公司LTC地下水水位、温度、电导率自动记录仪;美国Eureka公司Manta2多参数水质监测仪;美国Novalynx公司110-WS-16模块化自动气象站等。

观测研究基地

观测基地标志牌-1

 

观测基地标志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