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贵州重点地区打狗河岩溶流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质量等级获优

来源:岩溶所 作者:苏春田 发布时间:2013-01-22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贵州重点地区打狗河岩溶流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顺利通过审查,质量等级评为优秀。

《贵州重点地区打狗河岩溶流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是地调局下达,岩溶所承担的工作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11年1月-2011年12月,主要成果有:

1.查明了区内水文地质基本条件,通过调查新增地下河12条,10L/s以上岩溶大泉23处,水资源量3.755m3/s。

2.开展了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的修测,厘定工作区出露地层分布。

3.对区内岩溶发育的特征与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区内碳酸盐岩分布占工作区的89.71%。并采用多项指标评价了各岩溶层段的岩溶化程度及其与地下水循环关系。

4.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划分和水资源评价,采用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区内的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计算;采用枯季径流模数法对区内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了计算。在保证率P=50%、P=75%、P=95%年份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分别为1.45×109m3/a、1.28×109m3/a、1.18×109m3/a;根据长观资料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2011年6月-2012年5月地下水天然资源量8.23×108m3/a;采用枯季径流模数法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为2.67×108m3/a。

5.根据水资源分布及构造条件,查清了本区主要的蓄水构造特征,并确定了五个可供居民饮用及灌溉的水源地,即:黄后地下河系富水区、尧花地下河系富水区、架桥河富水区、荔波富水区、洞塘地下河系富水区。

6.查明了区内地下水分布的基本特征,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区划及重点工程规划:区内地下河较为发育,多分布于工作区中部荔波、东南部茂兰、南部及西南部的尧花、董岭、麻尾一带:区内共调查地下河64条,总长571.1km。调查地下河总流量22075.6 L/s 。本区出露的岩溶泉水较多共有679处,大于10L/s的共有40处。总流量为3078.1L/s。地下水开采潜力根据地下水、地表水的富集程度及地下水出露条件、开发现状与开发条件进行了分区规划,Ⅰ区以地表水为主开发区;Ⅱ区为地表地下水综合开发区;Ⅲ区为地下水为主开发区。提出了重点工程规划,其中规划修建水坝1处,地下河出口围坝引水18处,岩溶大泉引灌16处。天窗抽水1处。在独山董岭,荔小播尧一带可布置机井开采地下水。

7.服务地方抗旱,采用探采结合孔开发示范:布置实施的6口“探采结合井”中,成井6口,成井率100.0%,预计可解决当地1.0万余人的饮水安全及5000多头大牲饮水,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8.查明了区内主要的地质环境灾害,区内环境灾害主要为洪涝干旱为主,石漠化也在不断的增加。夏旱常发生在本流域的西北部和中部,主要是架欧、播尧、甲良等乡镇,春旱其发生区域大致与夏旱相同,由东向西逐渐加重,2011年岩溶干旱受灾面积19万亩,造成12万人饮水困难。洪涝:有87.7%的洪涝洼地分布在纯碳酸盐岩中,12.3%的洪涝洼地分布在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中,较大面积连片分布,总面积8580亩;发生频率2-3次/年较多,占56.1%。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甲良、方村和水利一带。石漠化:主要分布于荔波县的麻山、三都县的廷牌、独山县的董岭一带。

9.查明了区内地下水化学及水质特征。流域地下水化学类型较单一,局部地下水污染严重。流域内地下水水质较好,以Ⅰ类水和Ⅱ类水居多,地下水水质较差的Ⅳ类水和Ⅴ类水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东部和中部乡镇附近。

10.针对荔波岩溶生态保护状况,开展生态环境类型与水文特征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利于地下水调蓄,增强岩溶泉的供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