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山东地矿局创新胶东金矿找矿理论

确认铲式断裂,建立“阶梯式”成矿模式和“热隆—伸展”成矿理论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滕艳 秦幸福 发布时间:2013-01-17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基地,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和黄金产量均占全国1/4以上。胶东金矿找矿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近日,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伊丕厚表示,该局在胶东金矿理论研究再获新进展:确认胶东主要控矿断裂为铲式断裂,研究建立了“阶梯式”成矿模式和“热隆—伸展”成矿理论。

  伊丕厚介绍,近年来,胶东深部找矿面临三大难题:深部成矿规律不清,缺乏理论指导;深部赋矿空间不明,需要研究找矿方向;深部找矿投资大、风险高、施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山东地矿局以基础地质调查为先导,以成矿理论和勘查技术创新为支撑,围绕深部找矿的关键问题,重点在三山岛带、焦家带、招平带和海阳牟平带深部实施了深部找矿研究探索工作,并相继获得重大突破。

  “2000年始,山东地矿局先行在焦家断裂带南段寺庄金矿深部进行了金矿找矿,2004年对寺庄深部金矿开展了详查。”伊丕厚介绍说,“2005年以来,陆续实现深部找矿突破,新发现中型以上金矿床20处,其中超大型5处、大型9处,探明金资源储量1200余吨。”

  伊丕厚认为,取得以上重大成果,应归功于该局三项地质找矿理论新认识的突破:

  一是胶东主要控矿断裂为上陡下缓的大型铲式断裂。大型铲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往往呈舒缓波状展布,沿倾向倾角的陡、缓交替形成台阶型式。

  铲式断裂的确认,解决了传统观点认为断裂倾角陡,成矿深度大的问题,扩大了找矿空间。

  二是矿床具有“阶梯式”分布规律。

  研究显示,胶东主要控矿断裂沿倾向出现若干个倾角由陡变缓的变化台阶,金矿主要沿台阶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模式。

  伊丕厚解释,阶梯式分布是由构造型式和流体迁移—沉淀方式造成的。成矿流体沿断裂运移时,断裂陡倾段顶部压力小,流体向上逸散快,不宜沉淀成矿;断裂缓倾段顶部压力大,流体横向逸散慢,宜沉淀成矿。因此,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缓倾段,断裂沿倾向的台阶型式造成了金矿的阶梯式分段富集。

  “阶梯式”成矿模式的建立,解决了深部成矿空间、赋矿位置、找矿方向问题,揭示了断裂缓倾段赋矿、陡倾段无矿规律,科学解释了深部无矿段形成的原因。

  三是焦家式金矿是由“热隆—伸展”形成的。

  白垩纪时期,中国东部地幔隆起,壳幔相互作用在胶东产生壳幔同熔型花岗岩,驱动流体循环、萃取壳源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同时,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在主构造带中,流体交代构造岩形成蚀变岩型矿体;在花岗岩穹窿边缘,流体沿张裂隙充填成矿,即石英脉型金矿。

  “热隆—伸展”成矿理论,揭示了胶东金矿成矿规律,解释了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时空关系,指示在诱发流体成矿的壳幔混合源花岗岩上部有广阔的深部成矿空间,胶东金矿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伊丕厚表示,地质找矿新理论改变了以往对找矿方向的传统认识,将深部找矿靶区由玲珑花岗岩内部调整到焦家断裂与三山岛断裂之间及招平断裂以东,大大扩展了找矿范围。“胶东浅部金矿床一般延深至400米即尖灭。以往人们普遍认为深部已无矿。”伊丕厚说,“根据‘阶梯式’成矿模式,我们首先于莱州寺庄矿区实施深部找矿,在穿越200余米无矿段后,发现了厚大的新矿体。后来,相继在焦家、朱郭李家等矿区的深部勘查中,均在穿过浅部矿床以下100~250米无矿段或弱矿段之后发现了深部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