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神奇地质兵
——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找磷记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晏丽
发布时间:2013-01-15
近期,一个重大找矿喜讯,鼓舞振奋着湖北宜昌地质勘探大队的所有人:宜昌磷矿北部深部整装勘查项目在2011年到2012年短短两年间,初步查明新增磷矿资源量达6.01亿吨。2012年12月初,记者到宜昌地质勘探大队进行了探访。
变“探索找矿”为“目标找矿”
2010年,宜昌地质勘探大队队长程文听说省里要实施第一轮整装勘查项目,对于地质队来说,这可是一个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于是,他立即组织队上的技术骨干及地质老专家,细细研究宜昌地区的成矿条件,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找矿方案,并向省国土资源厅主动请缨,积极要求参与第一轮整装勘查项目。由于找矿依据充分,设计科学严谨,该队提交的方案很快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后来便如愿以偿地成为湖北省第一轮整装勘查项目中的一员,独立承担起了湖北省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项目。
程文告诉记者,早在2010年,该队杨刚忠、宋银桥、聂开红、李福喜、罗洪、廖宗明共同主笔的《宜昌磷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模式探析》,在国家级权威核心刊物《矿物岩石》上发表。根据研究成果,他们运用“磷矿富矿带模式”理论进行指导,变心中无底的“探索找矿”为心中有数的“目标找矿”,最终取得了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项目重大找矿进展。
据该队地勘院常务副院长聂开红介绍,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区工作面积442.41平方公里,工期为2011年~2014年。当首钻于2012年6月发现12.05米厚的工业磷矿层并出现2.55米的富矿层后,所有在场的领导及地质专家无不高兴和激动。这一钻,不仅仅是打响了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的第一炮,更是让一直关心关注“整装勘查”项目进展的湖北省国土资源厅、湖北省地矿局领导放下了悬着的心,同时也充分验证了该队提出的“富矿带找矿模式”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一钻,进一步激励和坚定了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在宜昌磷矿北部进一步开展深部找寻大矿的信心和决心。
现年77岁的李福喜,是退休后队上返聘回来的地质找矿专家,也是这次整装勘查项目的主要技术顾问之一。在首个钻孔终孔时,古稀之年的他不畏酷暑,亲自来到钻机上,那天,多年滴酒不沾的他高兴地喝了二两酒,还将自己平日不舍得抽的好烟分发给每一个工作人员……那一刻,他甭提有多高兴了。一个地质人,一辈子的自豪和快乐,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地诠释。
练就“闭眼穿针”术
对于钻探队员们来说,钻探工作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不断的探索和揭示地下宝藏的神秘面纱,是永远研究不完的技术。而再“牛”的找矿理论和再好的找矿经验,都得通过钻探施工来进行最终的验证。
谈起钻探工作的艰辛和惊心动魄,副分队长肖国辉说起当时施工整装勘查ZK4802钻孔的情景:当时的施工地点是在一个山尖尖上,当他们钻到180多米时,遇上了内空长度达6.2米的大溶洞。当时的情况是:如果继续往下钻,至少需要用到7米以上的套管才能继续钻探施工,可是宜昌受地貌地势条件限制,宜昌山区山路崎岖,能运送至山上的套管最多只能是4.5米长;再去订制更长的套管,时间上和现实情况都不允许;如果不管一切地强行往下钻,不仅会有钻具丢溶洞的危险,连上百万的钻机也会受到损坏。怎么办?情急之下,该分队果断地作出一项惊人的决定:就是要保证在75毫米的钻探口径下,采用地下双层套管对接钻孔的工艺方法继续完成钻井任务。要知道这就相当于是一个“空中抛针”——“闭眼穿针”过程,没有平时的勤学苦练和刻苦钻研是绝对不能尝试,也不可能做到的。但他们大胆尝试:经过垂直放管、双层套管、错位对接……实施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措施和步骤后,他们成功了——真的做到了“闭眼穿针”!整个探矿分队的队员们为之欢呼,为之振奋。
探矿分队队长王爱军说,为了适应深部找矿需要,提升钻探技术,该队目前已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用于钻探设备购置,近期又新增了一台148万元的HYDX-5A型全液压岩芯钻机。现在,探矿分队已拥有HXY-6A型等千米以上岩芯钻机为主要机型的岩芯钻机16台套,成为一个年施工能力2万米以上专业性队伍。我们的口号是:“让我做,您放心,必做好!”
过硬技术和精良设备,使承揽的项目越来越多,近年来该分队共承担宜昌磷矿北部整装勘查、杉树垭磷矿、神农架磷矿、白果园银钒矿、白鸡河铅锌矿、竹林口铅锌矿、恩施高岭土矿等省基金地质勘查及社会商业项目钻孔任务200余个,均以钻孔质量优良和工期保证深得用户的信赖与好评。
“火眼金睛”探“宝藏”
前不久,宜昌地质勘探大队获得“全国模范地勘单位”称号,而这仅仅是队史上屡获战功的一个缩影。上世纪50年代,他们曾被地质部授予“功勋地质队”和“有重大贡献地质队”称号。近年来,该队先后在宜昌磷矿北缘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隐伏磷矿床及新的含矿层位,为2008年中国十大找矿成果之一的湖北宜昌磷矿深部找矿勘查获重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大提高了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而独立承担的“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杉树垭磷矿详查”项目在2007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优秀地质找矿项目称号并获一等奖,2008年又荣获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
面对辉煌的找矿佳绩,指着寒冬里大雪冰封的大山,队长程文说,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宜昌地质勘探大队增强了自身战斗力,以练就了深山里探宝藏的“火眼金睛”被称为“宜昌的神奇地质兵!”50年间,宜昌地质勘探大队以技术过硬和能打硬仗的作风,共发现和找到矿产5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36种;发现和勘查矿床(点)445处;提交矿产地131处,其中大型矿床29处,中型矿床34处;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243份。先后发现勘查评价了宜昌磷矿、长阳古城锰矿、长阳天柱山汞矿、荆门石膏、钟祥累托石、荆当煤矿、兴山白果园银钒矿等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中型矿床。并先后承担了25项国家及部省综合性和专业性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科研成果,获得部级找矿成果奖5项,科技进步奖4项,地质勘查进步奖5项;省级科研成果4项。目前,探明储量的30余处大中型矿床已被开发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一批中小城镇的兴旺繁荣,带动了整个宜昌经济的快速发展。
寒风中,大队地勘院常务副院长聂开红走在海拨高1000余米的山路上,看到有地质队员卷起裤腿,在寒冰刺骨的溪水里涉水前行,那一刻记者再次被感染被触动:“他们无愧‘神奇地质兵’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