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11年“零伤亡”的坚守

——江西永新县地质灾害防治记略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龙回仁 陈国栋 发布时间:2012-12-11
  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江西省永新县,是一个山区县,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县。全县地灾隐患点396处,分布于22个乡镇,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岩洞塌陷等灾害为主,威胁1317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该县却实现了连续11年地质灾害“零伤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今年汛期某一天,记者随同永新县国土资源局地灾防治工作组来到大崦村果岭自然村。据当日村里监测员报告,果岭村发生了不明原因的地面塌陷,但没有人员伤亡。险情就是命令,防灾工作组的车子奔驰在滂沱大雨中,向着目的地进发。

  上午10时,永新县局防灾巡查工作组与聘请的江西勘查设计研究院的专家,一同赶到果岭村了解塌陷情况,他们协同镇、村地灾监测员和当地村民,兵分三路,分工负责。一队人员向村民询问情况,查阅村庄地质构造资料,查看周边矿区地下采矿情况,分析地面塌陷原因。另一队人员在塌陷点周边设置警示牌,对塌陷点周边居住群众宣传防范避险知识,拟定应急疏散和抢险救灾方案。第三队由聘请专家负责勘测塌陷点的地质构造和矿区采矿影响,查明地面塌陷原因,评估塌陷危害性。

  “如果没有你们及时预警,我—家人就被泥石埋了”

  永新县局副局长贺国庆对记者讲述了村民刘家瑞家成功避灾的故事。2011年4月30日,一大早下起了暴雨。他带着地灾防治员巡查地灾隐患点,刚出发不久,就接到石桥镇国土所巡查员的报告:“樟枧村一处滑坡点出现异常,且滑坡体下1米处居住着刘家瑞一家10口,情况十分危急。”巡查组立即奔赴樟枧村滑坡点,赶到刘家瑞家,告之危情,劝说一家人到安全地带避险。当晚21时左右,滑坡体泥石俱下,眨眼间,滑落下的泥石堆上了刘家瑞住房的后窗台。第二天,刘家瑞看到现状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握着巡查员的手说:“如果没有你们及时预警,我一家人就被泥石埋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永新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谭冬发对记者介绍说:“永新县一直致力于县、乡、村三级联动防灾网络的构建和完善,划分确立县、乡、村三级的防灾责任、防灾任务和防灾措施,形成了统一调配,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各司其职的防灾网络运作机制。”

  为确保防灾体系高效运作,他们还建立执行了地灾防治责任、监测、巡查、值班、速报、预警、应急、治理等八项制度,制定年度地灾防治方案,为各个地灾隐患点设置防治巡查员和监测员,“两员”实行“定点、定岗、定责”,使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汛期防治上,点点有人分工负责,处处有人监测巡查。

  “移民搬迁,让我们远离灾害,改善了生活条件”

  为使群众长期远离地质灾害,永新县实施了地灾移民搬迁工程。该县已在11个乡镇16个村移民搬迁37户173人,今年又实施地灾移民搬迁94户486人。

  在搬迁中,永新县国土资源部门注重加强与老建扶贫办、民政局等有关单位协调协作,从用地建房审批、生活困难补助、老建扶贫补助、重新分田分土、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扶持照顾,使移民搬迁户既搬得走又安得下,要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搬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贺志阳是高溪乡乌石村人,2007年因受地灾威胁,全家搬迁到高溪乡农贸市场街道上,住上了四层店面房,与他一同搬迁的还有同村8户32人,也全部安置在农贸市场街道上。记者问起他搬迁后生活是否适应时,老贺脸上堆满了笑意:“以前住在那个山脚下,每到雨季,整天担心害怕,生怕后山滑坡。现在,乡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帮我们搬迁到乡里的农贸市场街道上,让我们住上了街道上的4层店面房。”贺志阳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这批搬迁户除了种田,还可利用这店面做点小生意。“县国土资源局和乡政府帮我们搬迁避灾,不但使我们远离灾害,还为我们改善了生活条件。”

  “—治久安,再也不用担心山体滑坡了”

  东里村村支部书记龙金发告诉记者:“现在汛期来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山体滑坡了。”每年一到汛期,东里村长塘楼滑坡体就严重威胁下面的居民,村里都要安排人员监测滑坡体,如果是持续暴雨天,要24小时值班,还要随时准备撤离群众,既费时费力,又担惊受怕。2011年,该县申报的长塘楼滑坡点治理项目,当年得到批复,当年完成治理。彻底根治了长塘楼滑坡点的灾害隐患,现滑坡体十分稳定,安全渡过了汛期。

  永新县在实施地灾综合治理时,邀请相关专家深入地灾危险点踏勘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制定治理规划和设计,并积极向上申报,争取治理项目,落实治理资金。在地灾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严把招标关、监督关、验收关,以保障项目的质量与安全。

  今年,该县又向省、市分别申报了康家村山体滑坡治理项目、焦坑村山体滑坡治理项目,及在中乡地面溶洞勘探项目,通过实施这些项目,下一个汛期,该县又有近百人脱离灾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