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西北地区三个区调项目成果通过评审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校培喜 发布时间:2012-12-07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新疆区地调院、陕西区研院承担的“新疆1∶25万捷尔任斯克、托里县幅区调”、河南地调院承担的“新疆西昆仑1∶5万空贝利等四幅区调”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承担的“青海东昆仑1∶5万小灶河等四幅区调”项目的成果进行了评审。评审认为,项目组克服困难,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在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找矿等方面有新发现和新进展。

新疆1∶25万捷尔任斯克、托里县幅区调:建立了测区的地层系统,分别建立了北部巴尔鲁克和南部加依尔山的石炭纪地层系统;将托里县牧马拜牧业小学、喀腊阿德尔蓬克提地区原划泥盆系厘定为志留系玛依勒山岩群;识别确认了测区古生界内部多个不整合接触关系,包括S/O、D/S、C2/C1、P3/P1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探讨了其地质意义;建立了侵入岩浆演化序列,获得大量晚石炭—早二叠世侵入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数据,在托里库普以南地区新确认的巴尔鲁克构造混杂带内识别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侵入体;在巴尔鲁克山南坡托里西托玛恰一带新发现蓝闪石高压变质矿物;合理划分了测区构造单元,总结了不同构造单元变形特征,系统总结了区内各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变形特征,发现并确认了巴尔鲁克蛇绿混杂岩带;总结了调查区已有矿产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新发现6处铜、金等矿化线索。

新疆1∶5万空贝利等四幅区调:将阔什别勒以北原划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重新厘定为中―新元古界阔什别勒岩组;依据同位素测年数据建立了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对区内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构造单元变形特征,确定空贝利断裂带是分隔昆仑造山带与明铁盖地块重要构造带,调查研究了该带的空间展布、物质组成和变质变形等特征;初步总结了区内新构造运动的活动类型、表现形式、活动时限,认为木吉盆地是在右行走滑为主构造机制下形成的拉分盆地;新发现铜矿(化)点7处、铁矿化点2处。

青海东昆仑1∶5万小灶河等四幅区调:重新厘定并建立了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在中三叠世闹仓坚沟组中发现大量的软体动物和腕足类化石,早中三叠世洪水川组中发现了3个双壳类化石层位和1个植物化石层位;将侵入岩划分为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总结了不同构造岩带侵入岩的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在测区发现了基性麻粒岩和榴闪岩,系统分析了测区变质岩系的变质作用。在哈希牙图新发现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辉长岩以及硅质岩组合,认为是祁漫塔格蛇绿混杂岩带的东延;在小灶河幅更新统湖相沉积层中发现了大量具有震积成因的软沉积变形构造,探讨了与青藏高原隆升、地貌变迁关系。

上述重要发现和认识,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后续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