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杭成矿带是全国重点成矿区带之一,其东段地区铜多金属潜力巨大。自2010年“钦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东段)”计划项目启动以来,共投入各类渠道来源经费1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分别占18%和62%,以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经多个地勘单位的共同努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公益先行效果良好,地质勘查基金衔接成效显著,商业投资勘查多处突破,整体获重大进展,钦杭成矿带东段找矿突破行动首战告捷。
一、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0-2012年共完成37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使全区1:5万区调覆盖率达65%;新获得一批岩体、地层的同位素年龄,编制完成钦杭成矿带东段1:50万地质图和建造构造图等基础地质综合图件,为研究钦杭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和岩浆活动规律积累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到2014年,该带现已设立的三个整装勘查区将全面完成1:5万区调,有效地完善基础地质资料,提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进一步夯实矿产远景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基础。
二、矿产远景调查
三年来,在整装勘查区、重点勘查区实施了12项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项目,圈定出重要地磁异常189处、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136处、新发现矿点27 处、圈定可供预查的找矿靶区32处;在浙江杜家-东坞、江西德兴矿集区、枫林铜矿外围、赣中铁矿田、赣西黄茅-大桥等地区开展的深部钻探验证取得了显著进展。
三、区域成矿规律研究
首次在萍-乐拗陷和怀玉拗陷区发现区域性的中二叠世海底火山-热水沉积硅镁泥质建造,并总结研究了该建造对区域性微细浸染型金银矿的控制作用;首次在江西永平铜矿主矿体中发现薄层状安山质玄武岩,为研究矿床成因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补充和完善了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海相火山-热水沉积-叠改型成矿系列组合等两个重要的区域成矿系列组合。明确提出燕山期侵入岩体和新元古界、震旦系、上石炭统、中二叠统四个层位是区域最重要的成矿建造,初步建立了钦杭成矿带东段“四层一体”的区域找矿模型,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性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四、矿产勘查
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成果基础上,一批中央地勘基金项目和江西、浙江、安徽三省财政资金项目及一大批社会资金项目的实施,新发现了一批可供后续工作的勘查基地,圈定出一批新的重点勘查区,控制了多处具有大型矿床规模的资源/储量区块。江西赣中铁矿整装勘查区,江西省地勘基金投入项目获得332+333资源/储量1.3亿吨,社会资金投入获得资源/储量2.4亿吨,三年累计新增332+333铁矿资源量3.7亿吨,成为“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找矿突破新机制的成功实践范例。江西省地勘基金投入的朱溪钨钼矿普查项目成功运用“多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发现了浅部的脉状或块状硫化物型矿体、中部的矽卡岩型矿体、深部的斑岩型矿体。浙江平水铜矿山深部验证钻孔见到三层铜矿体,两层金矿体;表明主矿体向下有较大幅度延伸,且这是该矿床首次发现金矿体,显示其深部巨大的铜金多金属资源远景。安徽宁国竹溪岭钨多金属矿普查发现主矿体厚度大、品位高。安徽绩溪荆州银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在ZK103-3孔见7.71~12.06米铜矿体,这是在皖南地区找铜的一次新突破。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显示,钦杭成矿带东段地区的铜、铅锌、金、铀、钨、铌钽等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