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地质调查信息化新技术适用性评价与推广”项目成果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成果评审,获“优秀”评价。
“地质调查信息化新技术适用性评价与推广”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从2006年-2010年立项开展的一项地质调查信息化基础性研究工作。目标是密切跟踪当前信息技术软硬件技术发展,开展超前的技术探索、新技术在地学领域适用性应用等研究,为新技术在地质调查领域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和应用策略,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开展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部署研究,为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组,组织中心、局相关直属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力量,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研究工作:(1)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在对“十五”和“十一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估基础上,跟踪、研究和分析了世界发达国家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实际,提出了“十一五”和“十二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议,以及地质工作信息化的总体框架和不同阶段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重点工作任务,并按年度提出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部署建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2)前沿信息技术跟踪与适用性评价工作。在对前沿信息技术持续跟踪、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质调查工作实际,开展了11项信息技术跟踪和适用性评价工作,涉及GIS平台选型、算法研究、数据处理方法、三维地质建摸、地质信息服务等领域,并提出了相关信息技术在地质工作领域的应用策略。成果已在地质调查相关领域工作中得到应用。(3)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交流、推广与培训工作。一是采取集中交流与培训的方式,邀请美国地质调查局长期致力于地质学中的定量模型与GIS研究的著名空间地理信息分析专家Gary Raines博士、教授,对空间数据模型(SDM,Spatial Data Modeller)进行培训和技术交流。空间数据模型是一类回答研究区中哪里发生感兴趣事件的模型,可以是矿产资源领域的潜力区、土地利用领域的适宜区、地质灾害领域的危险区、地下水污染评价、森林复垦评价区、成矿带划分等。探讨资源环境空间分析的理论、方法、计算机实现与应用,以推动我国地质资源与环境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高我国地质资源与环境领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以项目工作研讨、技术交流、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对地质调查信息化相关技术进行交流与推广。通过不同形式的技术交流、培训与推广,最大限度提高地质调查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业务水平,对更好开展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技术是保障。地质调查信息化新技术适用性评价与推广工作是地质调查信息化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在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增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了行业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确保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