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资源所《海西经济区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取得进展

来源:资源所 作者:曹瑞欣 发布时间:2012-11-02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是矿山环境地球化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进行矿山环境修复的基础问题。10月27日,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海西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环境地质问题研究》课题3《海西经济区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201211039-3)进行了野外质量检查,并获得好评。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针对福建省泉州市典型重金属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即Delayed Geochemical Hazard,简称DGH),开展风险评估、形成机理、阻断途径与修复技术等的研究,为海西经济区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防治提出对策建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晋江流域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对策建议。以福建省泉州市晋江流域为例,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人类活动场所的地球化学环境分类;晋江流域Pb等重金属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风险区识别、风险评估与对策建议。(2)典型重金属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机理与修复技术。以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汤葛杨地区为例,研究土壤Hg元素的累积、释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Hg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形成机理、阻断途径和修复技术。课题协作单位包括福建省地质调查院和北京化工大学。

    本课题自2012年3月正式实施以来,重新处理了3.68万km2的区域化探数据和多目标化探扫面数据,确定了潜在DGH风险区1处;采集了配套的植物样品、浅层地下水样品、深层土壤样品、地表水和农作物样品各30件;研制了壤中水采样装置1套;采集面积性土壤样品121件;采集超大(170kg)样品7件;搭建野外试验与示范基地1处;完成了土柱试验12批;野外盆栽试验350盆;采集了盆栽植物样品和种植土样品各210件;测定了土壤Hg样品121件和植物Hg样品49件。并在潜在DGH风险区识别、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室内模拟实验、“固定法”修复技术选择与验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