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积极推动项目成果落地 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

——“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2012年野外工作质量检查侧记

作者:杨云龙、蒋凡 发布时间:2012-11-01

金秋的青藏高原,群山逶迤,风光如画。湛蓝的天空下,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高原的纯净与圣洁一览无余;广袤的无人区,成群的藏羚羊自由奔跑,尽显生命的蓬勃与活力。

在这片被后人陆续揭开神秘面纱且日益充满希望的高原热土上,近日,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客人——由水环地调中心孙晓明副主任率领的检查组,对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2012年计划项目开展了野外质量检查。检查组沿青藏铁路,途径西宁、格尔木、唐古拉山口、拉萨、那曲、日喀则等,行程三千余公里,历时十三天,克服了高海拔、缺氧等艰苦条件,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来自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地勘局、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青海省水工环地质调查院、西藏国土资源厅、西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西藏地热大队、四川地矿局九一五地质大队、四川冶金地质局水文大队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专家组成专家组,共同参加了质量检查工作。

热情的藏族同胞,准备了滚烫的酥油茶和洁白的哈达,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同时对我们地质工作者为他们找水打井,一举解决世代吃水难等民生问题,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三天的时间里,检查组翻越玉珠峰、风火山、唐古拉山,穿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不冻泉等高海拔地区,沿途查看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质地貌点,重点检查了各工作项目野外调查的全部原始记录,抽查了部分调查路线,实地查看了水文、工程地质钻孔点、物探剖面等相关原始资料,并在日喀则市同铁道部拉日铁路工程总指挥部举行了探采结合供水井工程移交仪式。孙晓明副主任强调,要积极推动青藏项目各项成果的落地,为青藏铁路及其延长线和周边经济带等国家重大工程服务,努力解决调查区域内藏民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地质工作要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青藏高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西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要紧密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相结合

计划项目“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2012年度共有6个工作项目组成,其中,“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七十四道班—八十四道班)”与“青藏高原(青海)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囊谦、杂多)”分别由青海水工环调查院和青海环境地质勘查局承担,检查组在听取了双方项目负责人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认真查阅了相关原始资料,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青海省国土部门领导针对项目成果应用提出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要紧密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快促进成果转化”的指导思想。此次质量检查加强了项目组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对项目研究成果的落地,以及后续研究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拉萨:实施供水井、地热井等民心工程,受到藏族同胞热烈欢迎

在拉萨,检查组同各项目组联合召开了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检查会暨西藏自治区2013年地调项目研讨会,会议得到了西藏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周光树副厅长、多吉院士亲临会场指导,对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提出了关注环境、保护生态、注重成果应用等具体指导和要求。

    会议听取了在西藏片区开展工作的“青藏高原(西藏)重点地区1:5万水工环地质调查”(西藏总站承担)、“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尼木县-年木乡)”(青海环境地质勘查局承担)和“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年木乡-日喀则)”(水环地调中心承担)三个项目的工作阶段性总结汇报,随后专家组认真检查了各项目的原始资料,并与项目组交换了意见。

    会议结束后,检查组一行查看了那曲县罗马镇勘探的一口地热井等具有突出意义的水文地质钻探现场,该地热井井口水温达56°C,为青藏铁路沿线重要城镇以及保护青藏高原的环境提供了浅层高温清洁能源,意义重大。在聂荣县色庆乡、仁布县仁布乡实施的两眼探采结合井,解决了区内多年来的人畜饮水问题。此外,检查组一行查看了那曲县罗马镇勘探的一口地热井等具有突出意义的水文地质钻探现场,该地热井井口水温达56°C,为青藏铁路沿线重要城镇以及保护青藏高原的环境提供了浅层高温清洁能源,意义重大。在聂荣县色庆乡、仁布县仁布乡实施的两眼探采结合井,解决了区内多年来的人畜饮水问题。

    此外,检查组还重点查看了日喀则市布熊乡顶村的水文地质钻孔,该井出水量丰富,可达1920立方米/日,可解决布雄乡顶村南侧将近3万亩荒地的开发利用问题,受到了当地政府及藏族同胞的热烈欢迎,当地政府及时做好了后期泵房、电站的配套建设,荒野变良田成为了现实。

日喀则:完成四眼探采结合井,一举解决拉萨—日喀则铁路沿线车站供水水源问题

“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组在拉萨—日喀则铁路沿线的当古、杰琼、卡堆、日喀则四个车站完成了四眼探采结合井,总进尺270米,在铁路通车前,一举解决了车站的供水水源问题,同时查明了青藏铁路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提高了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程度,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建议,为解决车站、村镇供水以及保障交通干线安全运行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地质依据,得到拉日铁路指挥部的高度肯定和赞许。在探采结合供水井工程移交仪式上,水环地调中心孙晓明副主任代表“青藏高原重点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组向拉日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移交了这4眼井,拉日铁路工程总指挥部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水环地调中心赠送了锦旗和感谢信。

孙晓明副主任在水井移交仪式上强调,中国地质调查局历来高度重视青藏高原的地质调查工作,“青藏铁路沿线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项目就是力争为解决青藏铁路及其延长线车站、村镇供水以及保障交通干线安全运行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的。在2012年的野外工作中,项目组通过探采结合方式,在基本查明重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同时,解决了拉日铁路车站的供水水源问题,也回报了拉日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的帮助和信任。希望双方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共同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拉日铁路工程总指挥部高度赞扬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青藏铁路沿线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肯定了水环地调中心自2011年以来对拉日铁路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并向中国地质调查局奋战在世界第三级的工作人员表达了问候和敬意!

此次质量检查,促进了计划项目内部原始资料的交流展评及相互学习,强化了项目内部质量管理意识,用实际行动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2012质量年活动。同时,通过与当地政府互动与合作,明确了项目成果的落地应用方向,促成了项目的有序深入开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