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专家对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工作项目2011年的野外工作进行了验收,质量等级评为优秀。
“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布置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与区划”计划项目的工作项目,工作起止年限为2010—2014年。
2010年4月—2011年12月,“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采取“调查与研究相结合、面上调查与点上解剖相结合、野外测量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针,综合运用野外测量技术、钻探技术、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岩溶塌陷动力条件实时监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PS定位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了整个调查研究工作。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
1.查明了工作区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背景、形成条件、分布特征、触发因素和形成演化规律;
2.研究了典型工作区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和地质模式;
3.确定了工作区岩溶塌陷的临界判据,进行了监测预报和示范站建设;
4.编制了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系列专题图件,为国土规划布局、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5.对前期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分析了调查方法的可行性、适应性,工作思路的合理性,调查内容的准确性,为编制了岩溶塌陷调查规范、岩溶塌陷监测预报技术指南、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及图件编制导则奠定了基础。
专家组认为,“珠三角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布置合理,按设计书要求全面完成了工作量;野外记录与原始资料齐全、真实、可靠,质量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编写了各项工作的总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效。最终,野外工作评分为 91 分。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