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地质成果丰硕
来源:国土资源报
作者:一苇
发布时间:2012-10-17
地质科技是地质找矿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地质找矿科技工作成果丰硕,无疑为目前正在展开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插上了强劲的发展翅膀。本报从今天起,将陆续刊登文章,系统介绍国土资源领域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遥感勘查技术、地质钻探勘查技术、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地质信息技术、地质矿产标准规范10个方面取得的科技成果。
“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在基础地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集中在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区域地质编图、填图与地层,基础地质支撑技术三方面。这些成果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方法,在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区域地质构造与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在基础地质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变了前人的认识,在寻找固体矿产、能源矿产方面作出了成功的预测,扩大了资源储量,新增了油气藏并圈定出了资源的远景区。这方面研究涉及我国重要的成矿带、成油气区,包括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造山带、天山造山带、秦岭造山带、华南造山带及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松辽盆地。
区域地质编图、填图与地层方面的研究涉及中亚和全球,为进一步深化对亚洲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的形成背景、生态环境形成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质灾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我国地质工作全面“走出去”开创了良好的开端。对研究程度较低的青藏地区开展的1:25万地质填图采用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测区地质研究程度;1:5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为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金钉子剖面落户我国提供了高精度图件。通过对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典型剖面的地层年代学研究,改变了我国现行使用了8O年的中国元古代地层年表。
基础地质支撑技术涉及同位素测年技术、非传统同位素示踪技术、深部地球物理数据库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远程实时控制sHR1MPⅡ锆石年代学分析技术能够满足多个科学家异地实时进行协同实验、研究,该技术已推广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和国内声誉,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建立了Fe、Cu、zn、Mg、Mo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并在矿床成因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的建立汇集了上世纪8O年度至今1196O9MB数据量,对深化我国深部地质工作和数据资源的二次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对该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确立行业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