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内蒙古1:5万阿尔塔拉等6幅区调成果为地质找矿提供基础性公益服务

来源:天津地调中心 作者:彭丽娜 发布时间:2012-08-30

  历时两年半,由天津地调中心承担的内蒙古1∶5万阿尔塔拉等6幅区调项目现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3幅图被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为优秀。该项目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综合利用地、物、化、遥资料,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前人区调工作中的层序划分进行重新厘定,将测区内大面积分布的侵入岩划分出6个时代22个侵入岩填图单位,并查明了区内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及断裂构造的分布及性质,为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工作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地质资料。该项目成果由天津地调中心的年轻地质人员完成。

  该项目基本查明各地层单位的地层层序。通过对大量古生物化石以及沉积构造等资料的研究,将原1:25万区调所划分泥鳅河组中上部重新厘定为塔尔巴格特组和安格尔音乌拉组,同时将其下部划为泥鳅河组一段、二段。将比鲁特一带前人1:25万区调所划分红旗组地层中的变形变质较强灰绿色泥质板岩,重新厘定为安格尔音乌拉组一段,在测区西侧和北侧新识别出大磨拐河组地层。通过区域资料和钻孔岩芯柱分析,重新将乌里雅斯太盆地上部地层厘定为新近系宝格达乌拉组,下部为新近系通古尔组。

  该项目对测区内大面积分布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解体,新识别填绘出晶洞花岗岩和含白云母二长花岗岩;根据各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并结合新获得的31个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数据,划分出晚奥陶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等6个时代22个侵入岩填图单位。

  该项目查明了区内古生代、中生代褶皱及断裂构造的分布、性质,明确了古生代构造样式为一系列背向斜组成的复式褶皱构造,和北东向、近东西向的压性断裂,中生代以北西向、北东向展布的正断层、走滑断层为主。对测区北西部罕乌拉韧性剪切带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剖面研究,查明了其空间展布范围,系统收集了糜棱面理、线理、旋转碎斑系、“S-C”组构等韧性变形资料,确定其性质为左行滑覆型,变形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步明确了测区内早白垩世拆离断层的存在及北东向伸展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