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推动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宁夏地质环境监测院在宁夏开展了为期3天的野外联合考察与交流活动。
本次考察活动依托西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综合研究项目,以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诱发的典型地质灾害为考察内容,重点针对党家岔、李俊、夏家大路等典型地震诱发型滑坡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黄润秋教授结合汶川震后滑坡的研究经验,对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液化机理、动力破坏特征及失稳机制进行了系统剖析。考察期间,双方还就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就实验室的学科建设与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同属地震烈度高、构造活动强烈的区域,宁夏海原地震与汶川地震又均表现出了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波及范围广、破坏强、危害大的共同特点。通过本次的考察与交流不仅实现了地震诱发型滑坡研究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同时也是更好的贯彻和落实徐绍史部长提出的要“建设开放交流 资源共享的实验室”的要求。
成都理工大学依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目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对推进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的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参与本次考察与交流的人员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黄润秋教授,著名工程地质专家王士天教授,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张茂省研究员,宁夏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陆彦俊教授,以及成都理工大学的师生和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的科技人员。
宁夏海原地震诱发滑坡考察现场
野外考察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