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沈阳地调中心上半年基础地质成果调查丰硕 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来源:沈阳地调中心 作者:滕睿 发布时间:2012-08-20

   基础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实现地质找矿突破不可替代的先行工作,直接影响到东北地区地质找矿工作的效果。沈阳地调中心积极发挥大区中心基础先行作用,组织开展了一批高质量的基础地质区调填图工作,取得了众多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的新进展,发现了一批重要找矿新线索,取得了一批地质构造新认识,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年2月全国区域地质调查优秀图幅展评活动中,全国共评选出6幅1:5万区调图颁发特别荣誉奖,沈阳地调中心张立东研究员组织实施的上园幅、义县幅、北票市幅、地藏寺幅4幅图荣获特别荣誉奖;张立东研究员组织实施的牛心台幅、陈树旺研究员组织实施的铁岭市幅荣获1:25万区调一等奖。这些获奖图幅在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出成绩,对今后开展区调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7月下旬,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全国六大区区调主管、计划项目负责人和熟悉大兴安岭北段地质概况的专家对沈阳地质调查中心2010年打翻身仗以来承担的第一批项目:“内蒙古1:5万大呼勒气沟、萨马街、干沟子、王巴脖子幅区域地质调查”、 “内蒙古1:5万大旗、河口大队、林家堡子、雅尔根楚甸沟幅区域地质调查”、“内蒙古1:5万济沁河林场、毕家店、碰头岭、龙头里幅区域地质调查”三个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12幅图进行了野外验收。专家组经过室内资料审阅和野外实地质量检查,评定图幅质量全部为优良级,其中6幅图获得优秀级,6幅图获得良好级。彻底打破了当初有人认为的项目多了干不过来,保证不了质量,“罗卜多了不洗泥”的疑虑。专家组认为这三个项目取得了丰富、扎实的地质资料成果,并发现了一系列金属、非金属矿化点和找矿线索,为后续找矿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内蒙古1:5万大呼勒气沟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依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古生物化石特征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合理划分地层填图单位,建立测区地层层序;将原1:20万区调划分的部分林西组及大石寨组厘定为上泥盆统大民山组及上石炭-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分别划分火山岩段和碎屑岩段;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及同位素测年,将原1:20万区调划分的老龙头组厘定为上三叠统哈达陶勒盖组,为大兴安岭地区晚三叠世地层研究提供了新资料;新发现金、银、铜、铅、铁等矿(化)点9处,找矿线索2处;初步总结了测区找矿标志,圈定5个成矿远景区。“内蒙古1:5万大旗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合理划分侵入岩填图单位,初步将侵入岩划分为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四期;在测区东部新发现早白垩世晶洞碱长花岗岩;在早二叠世侵入岩中,新发现辉长岩体,同位素锆石U-Pb测年(ICP-MS)测试结果为282.3±5.0(Ma);新发现铅银、铜铅锌、金、铁、铋、石墨、矿(化)点共8处。“内蒙古1:5万济沁河林场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依据海百合茎化石和大量植物化石碎片,将原划大石寨组厘定为格根敖包组,划分为二个岩性段;在根多河上游的大民山组、红水泉组地层中采集了大量腕足、双壳类化石;将测区西南角原1:20万区调林西组和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厘定为上泥盆统大民山组,并划为火山岩与碎屑岩两个岩性段;采用岩性-岩相-火山构造填图方法,初步划分了中生代火山岩相、火山机构,所获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为区域地层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发现铁、铜铅矿(化)点4处。

   通过本次野外验收,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总结出一套较好的质量管理经验,即各大区在一段时间内,尽可能将每一个成矿带内图幅进行集中验收。前期对野外原始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并提出具体意见。后期分组到图幅项目工作区对关键剖面、重要接触关系、矿化地段等地质点进行检查,然后综合室内、外的检查结果,给出图幅野外验收意见,提出野外需要“补课”的具体内容。部分区调专家跨区参加验收活动,更有利于图幅间的成果、质量对比和学习交流,不但对邻区的区域地质构造和成矿区带特点加强了解,还可以加深不同地区之间地质关系的认识,使各项目成果可以解决更大区域的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