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青海省门源县银灿-浪力克1:5万成矿预测项目顺利完成野外工作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郭周平 发布时间:2012-08-16
    截止到8月上旬,历时2个月,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青海省门源县银灿-浪力克1:5万成矿预测”项目组进行了野外实地工作,针对研究区内的银灿铜矿、浪力克铜矿两个典型矿床开展了工作,并对阿扎贡玛等10个矿化点进行踏勘和检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通过对区内典型矿床加以研究,银灿矿区以石英角斑岩为赋矿岩层,矿床类型为细碧-角斑岩系列的海相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床,与郭米寺相似。浪力克铜矿床以石英闪长玢岩为赋矿岩体,中并夹矿化安山岩及石英脉体;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受后期闪长玢岩体改造的斑岩型铜矿床。

    项目组对阿扎贡玛辉钼矿化点、俄博沟、阿潘、红沟、红腰线、小牛头山、小牛头山西、阿潘沟、瓦尕宰等铜矿化点、大东沟锌多金属矿化点等10个矿化点进行踏勘和检查;对区域成矿特征有了初步认识:区内铜矿点及矿化点主要发育呈现一个带和两个点的特征,一个带即矿化主要发育于银灿-红腰线狭长的奥陶纪阴沟群火山岩带中,两个点即银灿及其外围(俄博沟、阿潘、瓦尕宰)的以石英角斑岩为赋矿岩石的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浪力克及其外围(哇尔玛、小牛头、小牛头西、牛头山、宰牛沟、红腰线)的以闪长玢岩为赋矿岩石的斑岩型铜矿床。

    在这两个月的野外工作期间,项目组在区内石炭纪地层中发现了生物化石,对区域进行路线踏勘,并系统采集了岩石标本,修编了工作区1:5万地质矿产图,为下一步工作创造了良好基础。    
 
    

野外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