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地震灾区典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

来源: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作者:刘娜 柏永岩 发布时间:2012-05-03

    2010年8月13日,四川省“5·12”地震灾区清平乡﹑映秀镇﹑龙池镇爆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给灾后恢复重建﹑经济发展构成重大危害和影响。在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下,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单位针对泥石流的危害开展了大规模系统的防治工作。其中,“清平乡﹑映秀镇﹑龙池镇典型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点建设”是上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非工程”措施在绵竹清平乡文家沟、走马岭沟,汶川映秀镇红椿沟、烧房沟、牛圈沟,都江堰龙池镇麻柳沟、水打沟(项目简称三大片区)地震重灾区典型泥石流沟,建立远程、立体空间监测网络,密切监视危险泥石流沟的动态情况,实现危险识别和泥石流来临前提前预警,以最大限度保护危险区群众生命安全、减轻财产损失,提升该典型区的综合减灾防灾能力。

    据了解,该项目由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牵头组织实施,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移动四川分公司作为项目参与单位,共同配合和协助总站做好相关技术工作。2012年2月15日-4月15日四川省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开展野外监测点基础建设、视频供电线路铺设、成都信息中心工作站改建等工作。在2个多月的野外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按项目组织实施设计等要求,攻坚克难,组织各类技术人员完成各类监测点基础浇筑99处、架设视频供电(光纤)线路长度 12.8km、额外敷设电缆1.6km、野外监测工作站建设面积532m2。在“三大片区”7个典型沟域内安装、调试、完成各类监测仪器及辅助设备总计79套(含16套卫星通讯机、1套全站仪),新建“三大片区”野外工作站3处、改建成都信息中心工作站1处。

    截止4月30日,按项目技术设计、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要求,已经全面完成该项目的野外监测设备安装调试,目前监测预警系统整体调试基本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