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项目成果优秀

来源:西安地调中心 作者:杨健 发布时间:2012-01-04

    2011年12月16日—12月1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相关专家在西安召开了2010年度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验收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张春山研究员、杨为民研究员、孙炜锋博士等人承担的 “甘肃天水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甘谷县)”地调项目通过成果验收,成绩为优秀。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开展了甘谷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甘谷县地质灾害发育种类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以滑坡灾害为主。本次调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328个,有119个点使人民生命财产直接受到威胁。系统调查了甘谷县各类地质灾害形成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斜坡结构条件,基本查明了甘谷县各类灾害点及其隐患点的分布特征,阐明了地下水活动条件、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对滑坡等灾害的影响,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区划,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机理以及应急搬迁新址适宜性评价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全面总结了甘谷县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初步揭示:甘谷县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突发性和周期性特点。在北部黄土丘陵区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在南部低中山区主要以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为主,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分布于渭河谷地两侧阶地及其支流的沟谷边坡地带。

    3. 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斜坡结构、地下水类型、地质构造、植被条件等是灾害形成的主要基础条件,强烈的现今构造活动、地震和暴雨、洪水以及人类活动等是其形成的激发因素。

    4.在勘查、测绘的基础上,运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强度衰折法稳定性计算手段,考虑滑体、滑带、滑床等空间差异性,按不同工况条件分析评价了其稳定性,探索了典型黄土滑坡和黄土与基岩混合型滑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的适应性。

    5.在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危险程度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利用基于GIS平台的层次分析法模型,完成了甘谷县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危险程度区划。

    6.建立了甘谷县地质灾害数据库,编制了甘谷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对重大和中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了县级防灾预案,对一般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案,为地方政府减灾防灾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