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2010年度成果评审会于在桂林顺利召开。此次评审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岩溶所领导、评审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评审会。
由岩溶所蒋忠诚研究员担任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中8个工作项目的负责人关于项目基本情况、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主要进展和成果、结论和建议等6个方面的汇报,认真查阅了野外资料,严格审查了项目的工作量。在肯定了每个项目的创新、研究亮点的基础上,对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项目负责人针对专家提出的质疑,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做出了分析和正面的回应。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计划项目涉及整个西南岩溶区,重点调查了广西、贵州、云南、湖南4省的岩溶区,8个工作项目获得了喜人的成绩:按《西南岩溶区1:5万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结构及GIS技术要求》,建立了广西武鸣岩溶盆地,查明武鸣岩溶盆地存在的干旱缺水、水质污染、岩溶塌陷、岩溶石漠化四个方面的环境地质问题,并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对策。
在贵州开展的3个工作项目成果显著:提出了不同类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水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为该地区地下水勘查工找水提供了技术支持。填补国内水力压裂用于基岩水井增产的研究空白。查明了麻沙河、大田河岩溶流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和评价了地下水资源;实施探采结合井11口,对流域内地下水开发利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建立了赤水河流域、麻沙河、大田河岩溶流域1/5万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
对云南南盘江源头流域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圈定了13个水文地质单元,评述了各单元水文地质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采用渗入系数法、干扰井泉法和平均布井法计算该区地下水资源。
建立了湘西澧水流域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运用岩溶水系统理论将该区划分为11个四级岩溶水系统,计算和评价了天然水资源、可采资源,并对比分析了岩溶水资源三十年的变化与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工作项目成果为国土资源部加强开展1:5万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袁道先等7位院士提出“防止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河变成‘下水道’的对策与建议”,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回良玉的批示,此项工作得到国家的重视。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环境地质调查综合集成和图系编制”工作项目编制完成了西南岩溶区环境地质调查图系(1:200万),包括地下河、岩溶泉,综合水文地质图,岩溶地貌图,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规划图。完成了西南岩溶地下水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相关服务体系建设软件的开发。
通过专家认真讨论,打分,此次评审有4个工作项目成果获评优秀级,4个工作项目成果获评优良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