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新闻类 > 成果快讯

地球化学调查破解四市土壤密码

调查成果可助四川特色农业年增亿元产值

来源:地勘导报 作者:金 光 发布时间:2010-12-21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最新完成的《四川省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中,对成果应用的预期效益作出评估——调查区若规划实施各类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建设,每年可产生上亿元的增加值。

    据悉,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8年、2009年分两次下达了遂宁—资阳—内江—自贡地区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任务,省地质调查院于当年年底启动,今年完成调查。项目组在20600平方公里的调查区内采样29800件,总共获得各类分析数据约38.5万个,首次系统获得了这一区域国土资源的高精度基础数据,也为调查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全新的高精度数据。

   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区域内一等土地2908平方公里,二等土地11792平方公里,这两类土地占到总面积的70.96%,适宜规划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新发现了富含硒的土地约1129平方公里。目前,调查区获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基础面积仅占一、二等土地总面积的12.7%。这意味着此区域不但有大量优良土地可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还可以开发富晒农产品,发展高效农业。

    土地“体检”,发现优点的同时也会找出毛病来。项目组同时指出,调查区域内80.75%的土地有机质普遍较缺乏,而丘陵区土地中缺失多种微量元素,如硒、铁、锰、铜、钴等。土地肥力缺乏区面积占到23.75%,主要分布在调查区北部、简阳市北西、资中—隆昌—富顺等地。项目组建议因地制宜施肥“进补”,提高产出率。

   土壤固碳能力也是评估土地质量高低的一个指标。调查土壤的储碳能力,可为研究碳循环问题提供基础数据。调查发现,该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主要储存于旱地和水田中,每平方公里林地的含碳量高达3079万吨,而居民工矿用地、滩涂和水域的储碳能力较低。项目组建议,通过植树造林、农田管理等人为活动来增加碳的存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