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新西兰奥克兰结束的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上,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当选为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副主席。
黄润秋是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部委重大项目20余项;主持和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和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项目40余项,包括长江三峡工程,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澜沧江小湾、糯扎渡水电站,岷江紫坪铺水电站,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大岗山水电站,黄河拉西瓦水电站等的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三峡工程库区典型滑坡、四川宣汉滑坡、四川丹巴滑坡等重大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的项目“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列第一)。还先后获国际工程地质协会“Richard Wolters”荣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霍英东奖、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等;并被授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博士”等荣誉称号。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成立于1966年,目前有50余个成员国。协会的领导机构——执委会,由主席、若干名副主席和秘书长组成;副主席原则上一个大洲只有1个席位,共有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