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导致绵竹市清平乡小岗剑山体垮塌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经过初步挖掘泄流后,库容仍约有50万m3并维持该状态至今。2010年7月30、31日,绵竹市汉旺镇、天池乡、清平乡等沿山乡镇出现持续暴雨,8月1日零点到两点,小岗剑山山体因坡体饱水软化出现坍塌,而上游同时爆发泥石流,坍塌的山体和泥石流堆积体堵塞原堰塞湖泄流通道,在持续的大量来水补充下,使堰塞湖水位由原始标高816m涨至当前829m, 水位上涨约13m,淹没公路使清平乡与外交通断绝。
8月2日上午,绵竹市委紧急组织国土、水务、水利、交通和安监5个部门相关专家会聚于绵茂公路项目总指挥部就小岗剑堰塞湖排危处置方案展开探讨。成都地调中心绵竹市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工作组应邀参加会议。会上各部门专家就小岗剑堰塞湖的目前的应急排危与后期的治理进行深入的探讨。成都地调中心巡查排查工作组根据前期调查工作所掌握的情况和现场调查,该堰塞湖目前已处于漫坝状态,此次所形成的堰塞湖并不至于进一步扩大损失,但鉴于工作区近期仍然会有强降雨出现,并有再次引发大规模泥石流的潜在可能,如不对当前的堰塞体及时处理,一旦再次发生泥石流加剧主坝体的堆积规模,堰塞湖处置难度将会非常大,其潜在危险性也会陡增。中心调查组认为当务之急是及时开挖泄洪道行洪,降低水位缩减库容,一旦再次发生险情即重复此开挖泄洪过程,避免风险累积。会上,部分专家提出的处理后对主沟道采用埋设涵管的处理方式的建议,调查组认为此方法当前并不可取,考虑到近期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涵管甚至可能加剧沟道的堵塞,因此采用开挖明渠的处理方式比较科学。
下午,市委组织该中心调查组与参加堰塞湖现场考察的水务局专家会商,最终确定了采用及时挖掘明渠泄流,降低水位缩小库容的处理方式对该堰塞湖进行应急处理的方案。若近期有泥石流堵塞泄流通道则再次采用挖掘的应急排危方案及时处理。